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牛病防治第119—142问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01 11:06:50   |    分享    加入收藏
 

119

牛流行性感冒是如何发生的?

牛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早春和深秋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多变,保温效果不好,不注意对牛只的保健护理,一旦冷风侵袭,部分牛易患感冒,而且很快在牛群中相互感染,造成暴发和流行。

如果流感牛出现高热,咳嗽,流鼻涕,寒颤,发抖,呼吸加快等病症,须尽早隔离,抓紧治疗,用药愈早效果愈好。在肉牛感冒流行期间,要加大消毒力度,定期用能杀灭病菌和病毒的氯制剂、百毒杀等新型药物消毒。牛舍要注意保温,防止肉牛受贼风侵袭,禁止与发病牛接触;牛床勤铺勤换垫土,牛舍要保持卫生、干燥、不潮湿和通风好;注意让牛休息,保持安静勿惊扰。

 

120

如何防治牛流行性感冒?

在流行的地区,对未发病的肉牛,可用中药贯众400克,煎汤喂服,每日1次,连用3日或用贯众、荆芥、紫苏各45克,甘草30克,煎汤灌服,每日1剂,连用3日,进行预防。或用盐酸金刚胺1克/头,每日两次拌精饲料喂,连用5日。或用盐酸吗啉呱片1~2.5克/头,拌精饲料喂,每天2次,连用3日。这些方法对肉牛流感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置。

在感冒流行季节前,有条件的地方,如能用当地牛流感分离株血清的毒株制成灭活油苗,给牛接种,以获得预防牛流感的免疫保护,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21

牛口蹄疫是如何发生的?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除了牛以外,羊、猪、鹿等偶蹄兽也易感。本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比较强,很容易造成大的流行。病牛和带毒牛是引起口蹄疫的传染源,但是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有时羊和猪也起很大的传播作用。羊感染后症状和病变不像牛那样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它可成为病毒的保存者。猪感染后往往病毒毒力增强,排出病毒的数量也增多,因此在疾病流行中的作用更大。病牛的水疱皮、水疱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口水、眼泪、奶、粪便和尿中也含有病毒。病毒排出后污染牧场、饲草、饲料、饮水、空气、交通工具、圈舍等,健康牛接触后可感染,病牛和健康直接接触可引起疾病播散。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进入牛体内。大风可造成病毒的远距离跳跃式传播。

 

122

牛口蹄疫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长的7天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食欲减退,流出较多的口水,咀嚼和吞咽困难,呆立无神。1-2天后,在唇和面颊的粘膜、舌面和舌的两侧、齿龈、硬腭、齿垫等处形成水疱,大小不等,最大的可达鸡蛋大。水疱内最初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后变混浊,呈灰白色。1-3天后,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糜烂,边缘不整齐,此时病牛体温可恢复正常。有些牛在鼻盘(鼻镜)上可能也出现水疱。检查病牛的蹄部,可见皮肤肿胀、疼痛和发热。在口腔水疱出现的同时或不久,蹄冠和蹄趾间的柔软皮肤上也出现水疱,大小不等,早期为澄清的液体,后变混浊,破溃后流出液体可以和污泥形成痂块。蹄冠部糜烂继发细菌感染的病牛,严重者可引起牛的蹄匣脱落。病牛的乳房皮肤上也可出现水疱。本病多为良性经过,病程一周左右,死亡率较低,不超过1%-3%。但犊牛常发生恶性口蹄疫,死亡率可达20%-50%,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变质性心肌炎。

 

123

如何扑灭牛口蹄疫疫情?

该病是影响养牛业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上报。确定诊断后,要划定疫点、疫区,并实行封锁。要严格封死疫点,坚决扑杀病牛和同群牛,并对尸体及其污染物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牛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要禁止疫区的牛、羊、猪等易感动物、有关畜产品和饲料外调,非疫区的家畜严禁进入疫区。对出入疫区的交通工具和人员必须全面消毒。在扑杀病牛后,观察3个月,确实无新病例发生时,可由政府宣布解除封锁。表明该次疫情已扑灭。

 

124

平时如何预防口蹄疫?

主要是做好预防注射工作,每年要按国家制定的口蹄疫免疫计划进行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免疫期一般为半年,故每隔半年应进行一次口蹄疫免疫注射。其次,要坚持自繁自养,必须从外地购入优良品种时,一定要请动物检疫部门帮助做好检疫工作,坚决不能从疫区购入病牛,因牛的带毒时间较长,一旦引入该病,则遗害无穷。

 

125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如何发生的?

该病简称牛粘膜病或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患病动物与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流行特点是新疫区急性病例多,任何年龄的牛均可感染发病,死亡率高;老疫区急性病例少,死亡率低。本病常年发生,通常多发于冬末和春季。潜伏期7-14天,多数是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新生犊牛多表现为急性症状。

 

126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有何临床表现?

急性型,发病突然,高热达40.5-42℃,2-3天内口腔各部位均出现散在的糜烂或溃疡,粪便呈水样、恶臭,含有大量的粘液和纤维素性伪膜,带有气泡和血液。不及时治疗5-7天死亡。慢性型,多数由急性型转来,病牛呈间歇性腹泻,进行性消瘦,慢性臌胀,蹄部变形,口腔和皮肤的慢性溃疡,贫血、白细胞减少,多数病牛于2-6个月内死亡。

 

127

如何防治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仅能用消化道收敛药及胃肠外输入电解质溶液的支持疗法。

预防,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是对牛群进行定期检疫,淘汰阳性牛,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二是进行免疫接种,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母牛在配种前注射,免疫期为一年,可有效预防本病。

 

128

牛流行热是如何发生的?

该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牛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口水、流鼻汁以及四肢关节疼痛所致发的跛行。本病发病率高,短期内可使大批牛发病,但死亡率低,病死率不超过1%,多数为良性经过。病牛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在一定地区造成较大的流行。发病和气候有关,一般在炎热、潮湿、多雨水的夏秋季节多发。

 

129

牛流行热有何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左右,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39.5-42.5℃。一般高热持续2-3天后降到正常。病牛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怕光流泪。呼吸和心跳加快。食欲废绝,反刍停止,鼻分泌物增多,最初是稀薄浆液性的,以后变成粘液性。口腔发炎,口水多,呈泡沫状挂在口角。有些病牛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躯干僵硬,站立和行走困难,最后卧地不起。有的便秘,有的腹泻,发热期间排尿减少,病牛产奶减少或停止,孕牛可发生流产或生出死胎。

 

130

如何防治牛流行热?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病初可试用退热药、强心药和输液疗法,也可用一些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来控制继发感染。

预防,一旦发现病牛,早隔离、早治疗,消灭吸血昆虫,对保护其他健康牛效果好。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安全有效,在发病区可用于定期预防注射,也可用于疫区或受威胁区的紧急免疫注射。

 

131

如何防治牛伪狂犬病?

该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自然感染发生于牛、羊、犬、猫、猪、鼠及野生动物。病牛、带毒牛以及带毒鼠类为重要传染源。可经伤口、消化道、配种等途径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母体-胎儿途径垂直传染。病牛的死亡率几乎可达100%。潜伏期3-6天,少数可达10天,发病后常于48小时内死亡。症状特殊而明显,主要表现为某部皮肤的强烈瘙痒。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在初期一般症状后不久,即出现奇痒,无休止地舐舔患部,使皮肤变红、擦伤。严重的病牛,用力制止亦无效果。体温40℃以上。当病毒侵入延髓时,表现为咽麻痹,流涎,用力呼吸,心跳不规则,磨牙,吼叫,痉挛死亡。一直到死前仍有知觉,有的病牛发病后数小时即死亡,不表现痒觉。治疗,本病无药物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清治疗,可降低死亡率。灭鼠是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的重要一环。一般认为猪为重要的带毒者,要严格将牛和猪分开饲养。牛发病后要及时隔离,并消毒被污染的环境。给健康牛注射疫苗,可增强牛对该病的抵抗力。

 

132

牛恶性卡他热是如何发生的?

该病是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发热,口腔粘膜发炎和眼的损害,多伴有严重的神经症状,病死率很高,能达到60%-90%。易感动物主要是黄牛和水牛,其中1-4岁的牛较易感,老牛发病的少见。本病为非接触性传染,呈散发。传播方式还不太清楚,但发病牛多与绵羊有接触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季和早春。

 

133

牛恶性卡他热有何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20周或更长,牛患病初期,体温突然升到41-42℃,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沉郁,站立困难。结膜潮红、肿胀、流泪,角膜混浊、溃疡。鼻粘膜充血,分泌物混有纤维素膜,并散发恶臭。呼吸困难,咳嗽。口腔粘膜有坏死,流出发臭的口水。先便秘后腹泻,粪便呈水样,混有假膜、组织碎片和血液。体表淋巴结肿大,肌肉发抖,后期常驻有脑炎症状,表现为兴奋不安或麻痹。病牛在临床上,有的以眼睛病变和头部粘膜发炎为主,有的则以胃肠炎症状为主。最急性牛在1-3天内死亡。

 

134

如何防治牛恶性卡他热?

防治,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无免疫预防的疫苗,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和牛舍卫生,平时注意搞好消毒。在流行地区应避免牛与绵羊接触。对患畜实施对症治疗。如头部冷敷;用0.1%高锰酸钾冲洗病牛的眼睛和鼻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强心补液等。

 

135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是如何发生的?有何临床表现?

该病是非细菌性腹泻的一种重要疾病。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传染源。此外,其他有病动物也可能传染给牛。病原主要是经口感染。多在早春、晚秋、冬季、气候骤变和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本病多发于一周龄以内的犊牛,潜伏期1-4天。病犊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精神委顿,厌食和拒食。很快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水样,有时混有粘液甚至血液。腹泻时间越长,脱水越严重。若病犊的体温突然降到正常以上,常是死亡的先兆。病死率可达50%以上,病程1-8天。天气寒冷能使许多病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