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胎衣不下,是你“养”的方式不对!
养羊的朋友可能有过这样一个体会:母羊产下羔羊十几个小时后,只能看见一半胎衣,还有一半始终不见排出,打过催产素后胎衣依然坚挺不下……这个时候咱们内心的焦躁,真不比自己老婆生产要少。
面对这样一种产科疾病,如何正确地认识并进行防治呢?
首先我们来看母畜排出胎衣的正常时间,一般绵羊为2-6小时,山羊为1-5小时,分娩后超过14小时胎衣仍排不出来,就可以判定是胎衣不下。
【发病原因】
1、运动不足:怀孕期尤其是在后期,母羊缺乏运动,往往引起子宫弛缓,胎衣排出缓慢;
2、营养不足:饲料质量不好,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A、D、E、硒、锌等,容易使子宫发生弛缓;
3、过于肥胖:分娩时母羊肥胖,发生难产的几率升高,可使子宫复旧不全,因而发生胎衣不下;
4、胎儿因素:多胎、羊水过多、胎儿过大以及持续排出胎儿而伸张过度;
5、流产:流产及其他能够降低子宫肌内和全身张力的因素,都能使子宫收缩不足;
6、疾病因素:如患布鲁氏杆菌病等。
【症状和危害】
胎衣可能一部分不下,也有可能全部不下,没有脱下的胎衣经常悬挂在阴门之外,从阴门流出乌褐色的恶臭液体。病羊表现出拱腰努责,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多喜伏卧,体温升高,呼吸和脉搏加快。
胎衣不下容易使胎衣发生腐败,尤其在天气炎热的时候腐败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容易引发中毒,往往引发败血病、破伤风或气肿疽,或者造成子宫或阴道的慢性炎症。
【治疗】
结合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可以采用手术剥离胎衣,皮下注射催产素配合温的生理盐水冲洗子宫,针对败血症也要及时注射抗生素、四环素、葡萄糖等。
【预防】
治疗往往是我们所有工作中的最后能改变局势的一步,这也恰好说明我们之前的工作可能并没有做到位。日常饲养中要坚持“防大于治,养重于防”的观念,这里的“养”有三层含义。
第一,“养”并不是指给母羊饲喂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而是要强调平衡,控制好膘情,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保持中等膘情即可,尤其是对头胎青年母羊,更应该防止过度饲喂,以免发生难产。
妊娠期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维持母羊自身健康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需要,注意在精料中添加0.8%-1%牲命1号C+4%优加星,减少胎衣不下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养”还包括给羊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其中温度、湿度、光照、运动等最为重要。建议每周在羊舍喷撒1-2次护舍宝,建立畜舍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促进有益菌的快速增殖,这也是保健预防的关键所在。
第三,“养”不仅要从外部(饲养管理)做文章,还要让羊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依靠外部力量来对抗羊病,而忽略了提高羊自身的免疫功能。羊自身免疫系统长期不工作,就会逐渐丧失战斗力,而病原微生物无时不在伺机侵入羊的体内,我们养殖朋友若只有等到微生物在羊体内猖獗的时候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如果把羊生病过后使用的药钱用来购买合理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产品,如绿叶公司具有超人般保护力的“奥得曼A”,常规情况下可在精料中添加0.25%,发病状态下添加0.5%,羊自身免疫系统的“作战能力”提高了,患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