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春季霉菌毒素“悄”回大地,如何减小危害?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22 16:29:55   |    分享    加入收藏

春回大地,气温逐渐回暖,再加上近段时间阴雨天气连绵,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月份一直上演着“日出没”,温暖、潮湿的环境也就刚好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这样的天气状况也在时刻提醒着养牛人、养羊人要加强养殖场原料的管理,从源头上进行把控,谨防自家的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

众所周知,奶牛属于多胃动物,瘤胃内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降解和转化霉菌毒素的能力,因此,相对于猪、鸡等单胃动物,对霉菌毒素的污染具有更强的抵抗性。但另外一方面,作为奶牛“主食”的粗饲料(青贮、羊草、秸秆等)以及各类副产品,这些原料制作工艺、来源差异较大,极易造成采食后霉菌毒素超标,影响着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一些霉菌毒素还可通过瘤胃微生物转化为毒素更大的代谢产物,因此,需对霉菌毒素的产生引起足够重视。

先了解霉菌毒素生长的四个要素: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等饲料)、适宜温度5-25度,相对湿度≥75%、氧气

认识下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

 
 

第一,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奶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第二,降低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如750ppb的玉米赤霉烯酮和500ppb的呕吐毒素降低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并导致腹泻、繁殖失败。T-2毒素除降低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外,还可导致牛死亡、血粪、肠炎和溃疡。

第三,对奶牛造成免疫抑制。通俗点讲,就是在减少日常挤奶、变更饲料、分娩等应激状况或应对生病时机体形成的免疫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细胞或组织被受损,就有可能无法产生预期的免疫力,使得奶牛对疾病更加敏感,抵抗力下降,用药成本增加和死亡率上升等,给牛场造成一定损失。

 
 

因此,可通过控制霉菌毒素生长的条件来达到防霉效果,如果饲料原料已经产生霉菌,又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来去毒,这里不作详细叙述,重点说下如何控制霉菌毒素生长的条件来防霉。

 
 

控制饲料含水量:饲料中含水量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一项重要原因,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3%-14%时易生长霉菌,当水分含量≥15%时霉菌可大量生长繁殖。

控制贮存温度:可将贮存仓库温度控制10℃以下。

控制贮存湿度:当空气中湿度≥75%时霉菌就能生长,所以贮存仓库湿度应≤70%。

把握原料贮存时间:最好不超过15天。

严把加工过程:每周要定期对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死角的部位进行清理。

把握饲料保持时间:自已加工的粉料在4-10月份不超过3天,11-3月不超过一个星期。

防治虫鼠啃咬玉米等原料

 
 

如何减小或祛除霉菌毒素对奶牛造成的危害,市场上已出现各种各样天然或合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这些产品大多数通过消化或营养吸收的过程中清除毒素分子而使奶牛免受损害,但由于吸附剂在饲料中属于非营养成分,可能对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只有对粮食作物在生长、收获、贮存,以及饲料加工、运输、贮存、饲喂等整个流程进行严格控制以及使用合理的保健养殖技术才能真正减低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在运用适当的保健方案这块,推荐大家在精料补充料中按比例添加0.5%-1%的“牲命1号C”+0.5%-1%的“奥得曼A”,起到改善奶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改善养殖场生产效益的作用。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