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羊围产期保健技术要点
1 环境控制
①羊场产羔圈应设在避风、朝阳、气温较温暖且变化不大的地方, 圈舍内应设有多个分隔的产房, 羔羊要有补饲槽。圈舍内应有防寒保暖设施。
② 妊娠母羊出入圈时要防止拥挤, 放牧时也不要驱赶过急, 防止机械性流产。
③每次产羔后的产圈应及时清扫, 四周墙壁用20%石灰水粉刷,每周在产圈喷撒1-2次“护舍宝”,每包可喷200㎡,可采用机械和手动两种喷撒方式。
④临产母羊产房地面最好铺设清洁干草, 产房中的单个产圈在母羊与羔羊移出后, 应将其垫草与粪便及时清除, 待消毒后再进入临产母羊, 产羔期舍内地面应保持干燥与清洁。
2 营养保健
①母羊产前1个月左右, 应适当控制粗料的饲喂量, 尽可能喂给质地柔软的饲料, 如微贮或盐化秸秆、青绿多汁饲料, 精料中增加麸皮喂量, 以润肠通便。
③母羊分娩前10d 左右, 应根据母羊的消化和食欲状况, 减少饲料的喂量。产前2~3 d, 母羊体质好, 乳房膨胀并伴有腹下水肿, 应从原日粮中减少1 /3~1 /2的饲料喂量, 以防母羊分娩初期因乳量过多或乳汁过浓而引起乳房炎、回乳和羔羊消化不良引起的下痢。
④饲料配制时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5%-0.8%的“牲命1号C”,合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达到提高母羊免疫力、增加泌乳期产奶量及促进产后正常发情和受胎率的作用。
但同时要注意,母羊产后1~3d内, 不能多喂精料, 主要原因有: 第一, 由于母羊产羔不久, 特别是在产后的1~3d 内脾胃虚弱、消化机能减退。而精料与饲草相比, 又较难消化, 极易发生消化不良, 乃至引发消化性疾病;第二, 如果母羊产前膘情很好, 并且已有腹部水肿和乳房严重肿胀现象, 多喂精料会因营养过剩而使水肿、肿胀现象延长或加剧, 甚至发展成为乳房疾患。因此, 精料的饲喂应从产后4d 开始逐渐增至预定量, 同时还要多喂块茎、块根等多汁饲料,以增加母羊泌乳量。
3 分娩前的准备
一是产房的准备, 地面要打扫干净, 墙壁和地面要彻底消毒, 并铺好垫草, 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二是备足优质饲草和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多汁块根、块茎饲料和青贮饲料。
4 助产
若羊膜( 胎衣) 破后5~10min 仍未产出, 或仅露出一部分蹄、嘴, 助产人员在母羊努责时, 应趁势将羔羊向后下方用力拉出。若胎位不正, 即为难产, 助产人员应将手臂和母羊后躯及阴部消毒, 把母羊后躯垫高, 将胎儿露出的部分送回, 将手伸入母羊阴道内矫正胎位, 然后随着母羊努责, 顺势将胎儿轻轻拉出。羔羊出生后, 应立即将其口鼻内的黏液清除干净, 防止窒息。
5 产后护理
产后母畜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注意产后卫生, 尤其是产后母畜外阴部的清洁和消毒。褥草要经常更换、消毒。②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 分娩之后, 要保持产圈的干燥、清洁和安静。产后1h左右, 应给母羊饮1~1.5L温水、豆浆水或麸皮汤, 以补充机体的水分, 切忌饮冷水。③注意日常监护,在分娩之后, 还应观察母畜的努责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