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发牛口蹄疫,养牛人需重视!
口蹄疫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多见于猪、牛、羊等偶蹄动物,还可感染与患畜接触紧密的人员。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并且多出现在春季,做好防范工作非常必要。口蹄疫的传播特点是传染的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发病之前没有任何预兆。如果犊牛感染该病,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必须重视该病的防控。
1 牛口蹄疫的特点
1.1 病毒的种类非常多
口蹄疫的发病原因就是病毒感染,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牛口蹄疫病毒有七种: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及亚洲1型。该病病原体的种类非常丰富且无交互免疫,防疫时必须采用针对当地流行毒株的疫苗,才能达到最佳的防疫效果。该病毒的生存能力非常强,例如其附着在牛毛上,可以存活15d 左右的时间,如果其有机会进入到牛的血液,就能引起疾病。同时,这种病毒对犊牛的危害更大,因为犊牛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很难产生有效的抗体抵抗病毒,死亡率很高。
1.2 传染的能力较强
当健康牛感染病毒后,母牛分娩时,将其传染至犊牛,或者健康牛排便时将其排到室外,这些病毒能够附着在饲料和饮水中,进而能够传染其他的动物,这种病毒的传染的范围非常广,不仅在牛群中出现,还会出现在羊、猪等动物中,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2 牛口蹄疫的危害
牛感染口蹄疫后,其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及溃疡。初期症状一般不很明显,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很快会造成其他动物感染,整个养殖区域内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对该病病死牛尸体及排泄物一定要做无害化处理,以确保整个牛场安全。
3 牛口蹄疫的预防
3.1 加强口蹄疫的检查力度 在平时养殖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疾病,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对策,减少疾病的危害,及时发现其中的患病牛,然后对这些牛进行隔离,避免其他牛受到影响,防止养殖区域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3.2 加强饲养管理 口蹄疫的传染性是比较强的,因此,要对养牛环境经常进行消毒处理,例如经常为牛清洗身体,清洗牛舍,让牛的生长环境得到优化,增加牛的抵抗能力,这样牛的患病率就会大大降低,养殖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同时,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牛与其他动物接触,以减少病毒的传染和传播,当牛需要运动时,可以在养殖场周边运动,避免其接触不干净的环境。
3.3 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牛应当采取积极处理的态度,这样能够减少牛的病死率,降低养殖场的损失,积极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将病死的牛深埋,并在周边设置消毒设施,避免病毒造成影响。
总之,口蹄疫的防控策略用四个字来概括:防、检、消、杀。而对养殖朋友来说,应该做的是防和检,消和杀是不得已而为之。第一个有效的手段是通过科学的饲养保健方法,配合使用“奥得曼A”+“护舍宝”,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5%-1%的奥得曼A(饮水不溶部分再加到饲料),提高牛的非特异性抗病力,达到防制牛只口蹄疫发生的目的。并使用护舍宝改善环境,加强保温(口蹄疫病毒具有低温稳定性的特点),保持环境干燥,将其喷撒至患病处,还可起到加快溃疡愈合和削弱口蹄疫病毒活性的作用。第二个是科学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牛只的特异性抵抗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牛的体内会产生坚强的免疫抗体,可抵御野毒攻击而不表现发病。但口蹄疫疫苗的作用时间较短(一般有效期为3-4个月),且口蹄疫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因此,建议根据牛只体内实际的抗体水平,选择合适的口蹄疫疫苗,每年进行3-4次注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