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种公牛的选择及饲养管理技术
1 后备种公牛的选择
国内对后备种公牛的选择是根据双亲的生产性能选留后备公牛。根据生长发育和外貌进行淘汰;根据后裔测定结果确定公牛的好坏。一般从以下两方面看: (l) 根据双亲情况选留足量的后备公牛, 再根据特定方法和比率比例筛选。(2) 根据公牛后裔测定成绩与母亲不同泌乳期产奶量选择后备公牛。
最可靠的方法是依据父母双方的育种值, 具体选择方法如下: (l) 制定挑选优秀种公牛的选配计划;(2)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性能制订种子母牛选择标准, 建立种子母牛群;(3) 根据后备公牛生长发育和外貌进行初生、 3月、6月龄三阶段选留; (4)根据后裔测定结果最后确定公牛的种用价值。通过系谱可了解种公牛祖代的遗传特性如何。特性包含外貌特征、基因、生产性能、育种指数、遗传缺陷和涉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相关数据。
①选配公牛的谱系 选择现在我国重点奶牛场、种公牛站使用的荷斯坦公牛大都是引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年度排位10名以内知名公牛或其后代的胚胎、冻液等, 主要参照指标为TPI、LPI等。
② 种子母牛的选择 种子母牛要体质结实, 健康生产性能良好, 体型外貌特一级以上, 乳用特征强, 性能高, 乳房结构良好, 在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 三代谱系清楚、胎次数据齐全的高产母牛。
③后备公牛外貌选择 荷斯坦牛的选择除外貌符合品种要求外,要注意睾丸大小及匀称情况。
牛的选留依据如下条件进行: 在产后3-5d开始对其进行初次选择, 初生牛的体重≥40kg, 体型外貌良好, 行走灵活。3月龄和6月龄再选留一次。而对于肉用种牛要求整体结构匀称, 四肢粗壮结实。对不符合理想的及时淘汰, 对于理想的个体6月龄可进站继续培育。到14-16月龄开始采精投入生产。
2 后备种牛的饲养管理
2.1 后备种公牛的科学饲养 供给后备公犊的奶、草和精饲料, 应该品质优良, 营养搭配合理。同时, 要保证饲料中矿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A、E 的供应。建议在饲料中添加0.8%-1%的保健产品--“牲命1号C”,能为后备种牛补充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其繁殖性能。
2.2 后备种公牛的管理
2.2.1 驯养 后备种公牛从幼龄开始饲养, 由饲养员亲自调教公牛, 养成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2.2.2 运动 运动对牛只来讲特别重要, 因此不论是养殖场或种公牛站来说运动场的建造非常有必要。适当的运动能增进后备种公牛的健康程度, 提高精液品质, 增加配种受胎率。运动情况应每日上、下午各运动1次, 依据月龄和天气情况, 每次运动1-1.5h。如果长期拴系导致无法运动或运动不足, 牛的性情会变差, 精液品质也将大幅下降, 同时很容易患肢蹄和消化系统疾病。但运动过度同样对公牛的健康和精液的品质有不良影响。
2.2.3 生殖器的定期检查和护理 后备种公牛睾丸的最快生长发育期是6-14 月龄。为了促进睾丸的发育, 除应注意选种和加强营养以外, 还应注意保持阴囊皮肤的清洁卫生, 适当配以按摩, 这对于改善精液品质及后备种公牛的性情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2.2.4 采精 合理的采精训练, 能保持种牛旺盛的性机能和良好的精液品质。过多或过少采集都会降低精液品质和精子数量。根据后备种公牛的年龄和体况来决定采精次数: 满周岁后, 采精1次/周;满2岁后, 采精3-4次/周;3岁以上的成年公牛, 采精1次/d, 偶尔可2次/d。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