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奶牛乳房炎!!
奶牛养殖中,乳房炎为常见多发病,是乳腺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而诱发的炎性疾病。导致乳房炎的菌种复杂, 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杆菌等。经病因分析, 乳房炎与病原菌侵人、环境因素、奶牛体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菌侵入
病原菌经乳头管口侵入,如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均应作为重要的防控对象。
1.2 环境因素
牛舍脏乱、运动场内粪便长期不清除、排水不良,挤奶机不清洗或消毒不彻底等均可诱发该病。一般认为, 夏季是乳房炎的高发期, 除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的奶牛应激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为了降温所造成的环境潮湿和污染。
1.3 牛体状况
当牛体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时, 牛乳中免疫球蛋白也呈现降低趋势, 导致乳腺易感性增强。
2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 奶牛乳房炎可细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2.1 急性型
急性型乳房炎的特征是病牛乳房红、肿、热、硬、痛, 乳汁显著异常, 奶量减少, 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2.2 慢性型
慢性型乳房炎一般是由急性型乳房炎治疗不完全转变而来,病牛全身症状不明显,仅乳房有肿块, 乳汁变清、有絮状物,产乳量明显下降。
2.3 隐性型
隐性乳房炎没有临床表现,乳汁从外观上发现不了变化,但是隐性乳房炎很容易转变成临床型乳房炎,而且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70%是由隐性乳房炎引起的。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搞好牛场环境卫生
牛场养殖环境潮湿、不洁,更易使病原菌滋生繁殖诱发此症。由此, 建议搞好牛场环境卫生, 及时清理牛场内积水、粪便,定期更换牛床用垫草, 每周至少喷撒一次护舍宝,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的同时保持牛舍内干燥洁净, 确保牛体清洁卫生,为奶牛生长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
3.2 改善奶牛生理机能
改善奶牛生理机能,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保证全价的日粮补给,完善青绿饲料轮供体系,力求做到按奶定料,按牛给料。高产奶牛的日粮配制中,注意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E等改善奶牛营养抗病能力,减少感染乳房炎的可能。同时,注意日常护理,定期去角、驱赶打斗牛群等,避免因机械性损伤而诱发感染。
3.3 注意奶牛乳房的护理
注意护理奶牛乳房, 产后的2-3 个月, 控制挤奶次数每日3-4 次。外出放牧期间, 注意保护奶牛乳房, 避免刺伤乳房。分娩前后, 留意观察乳房收缩情况。分娩前, 避免乳房过度膨胀,建议适量控制多汁饲料的补给。分娩后, 避免乳房过度膨胀, 酌情增加挤奶次数, 同时, 通过控制饮水、经常安排放牧, 来达到防控乳房炎的目的。
3.4 形成科学合理的挤奶习惯
准备挤奶前, 用消毒的毛巾擦拭乳房, 动作力求轻柔, 刺激垂体生成催产素, 有利于乳汁排出。挤奶期间, 注意乳房护理,禁止过度挤压乳房。使用挤奶器挤奶, 做好挤奶器清洗消毒, 保证挤奶器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奶杯内胎, 不要过快抽奶, 尽量不跑空机。准备挤奶之前, 最好人工挤掉第一滴奶。每次挤完后, 再人工挤一下乳房根部。确保每次挤奶完毕后, 乳房内存奶量不超过0.2 kg。
3.5 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病患奶牛
首先, 调查乳房炎的诱因, 治疗引起乳房炎的病症。比如:口蹄疫、结核病、乳头外伤、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流行热等等, 均可诱发乳房炎。
其次, 对出现的感染病例, 及早隔离诊治,以防传染其他牛只。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牛, 应及时进行淘汰。既保护牛群健康, 减少感染传染病的可能, 又节省饲料支出, 减少成本损耗, 提升养殖效益。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