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奶牛泌乳盛期饲养管理的正确开启模式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6 16:10:21   |    分享    加入收藏
泌乳盛期顾名思义即奶牛的泌乳量处于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后15-100天,一般在40-70天能达到最高峰,此后会逐渐减少,呈现一个波浪形式。这一时期也被人称为泌乳早期,是奶牛饲养的关键时期,若饲养管理不到位则会影响后期的泌乳量,奶牛的身体状况也会受损,诱发各种疾病并影响以后的受孕和发情,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1、泌乳盛期奶牛体质的变化
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由于前期分娩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能量,因此体内血钙会降低、消化功能减退、采食量下降,且随着自身产奶的增加,摄入的营养物质远远不够奶量产出所需营养要求,这个时候会自动开启体内脂肪的动用模式,导致体重下降。通常我们称为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如果奶牛体重下降幅度控制在1kg/天,则是比较理想。由于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现象的存在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奶牛的繁殖能力和后续产奶量会大打折扣,以及引发酮病、卵巢等疾病。因此做好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利用各种方法来恢复奶牛的采食量和消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奶牛泌乳高峰期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奶牛分娩前过于肥胖;②分娩时体质过弱;③养殖场营养卫生不达标;④奶牛本身患有乳房炎;⑤饲料转换过于突然或频繁,奶牛瘤胃难于适应,易出现应激反应;⑥温度刺激,尤其是炎热夏季出现的热应激影响最大;⑦挤奶不规范或挤奶工具造成的乳房损伤。
 
3、泌乳盛期的饲养
一般而言,奶牛分娩后食欲会逐渐恢复,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恢复到产前的水平,恢复期间,体重会有所下降,因此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主要是保证营养的丰富和适口性,促进奶牛多多进食。
3.1 精粗饲料的正确饲喂方式
产后10-15天起,除了每天定时按规定饲喂量外,可再增加0.5—1kg精料,当泌乳量达到平稳后即可停止精料的增加量,但是精料的总量应该控制在10-12公斤以内。此时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短纤维类的饲料对提高产奶量和保障瘤胃功能有重要作用,如添加大豆皮、全棉籽、干啤酒糟等。对于粗饲料而言,优质的全株玉米青储、苜蓿干草、少量的羊草或是黑麦草是非常理想的组合。目前苜蓿青储的使用愈来愈受到关注。
3.2 注意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添加
泌乳高峰期奶牛进食的饲料中精粗料比例为60:40,这对于奶牛日粮制作的精度和称量的准确性提出了高要求,如果存在优质的粗饲料和辅料,将精粗比控制在50:50也是可以达到奶牛的高产和稳产,对于奶牛的瘤胃功能有益处。奶牛精料中应添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和以豆粕、棉粕为主的蛋白质饲料。除此之外,为了保持营养均衡,还应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的添加,建议在精料中添加高产期奶牛预混料和按1%比例添加保健产品“牲命1号C”,有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产奶量的增加,改善牛奶的品质,并可有效规避酮病、产后瘫痪等疾病的发生,同时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3.3添加过瘤胃脂肪提高日粮营养浓度
此方法只适用于产奶量高的奶牛(日产奶量超过30kg) 。奶牛泌乳高峰期,由于体内营养失衡, 如果单纯增加精料饲喂会导致胃酸过多,乳脂率下降,甚至引起其他疾病。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脂肪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8%-17%) 和乳脂率(13%-18%),对奶牛以后的受孕和发情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全棉籽也有很好的效果。
3.4 分群饲养,悉心照料
奶牛分娩4-5周后进入泌乳高峰期,持续3-4周开始有所下降,正常情况下每周大约下降1.5%-2%,如果奶牛未达到泌乳高峰期,则有可能是蛋白质水平不达标;如果达到了泌乳高峰期,但不能持久,有可能日粮能量不足;如果奶牛分娩后体重下降过多,则有可能是饲喂量不足或奶牛患有慢性病。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分群饲养。
3.5 定期喷撒护舍宝,做好乳房护理工作
由于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内泌乳量增多,乳房也会随之增大,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乳房炎,对奶牛产奶有较大影响。因此,养殖户应对奶牛乳房格外照顾,挤奶动作务必规范,切忌粗暴挤奶,挤奶人员最好不要更换。另外,要在栏舍、运动场等地面喷撒畜舍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宝”,一般每周1-2次,干燥抑菌,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