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长知识!肉用繁殖母牛的精细化管理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3-02 15:07:20   |    分享    加入收藏
1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1.1 孕母牛的饲养  孕母牛的营养和胎儿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胎儿增重主要在妊娠的最后3 个月,此期间的增重率占犊牛初生重的70%-80%,所以在母牛分娩前,至少要增重45-70kg才能足以保证产犊后的正常泌乳和发情。建议用以下饲喂方式:
(1)放牧  以放牧为主的肉牛,青草季节应尽量延长放牧时间,一般可不补饲。枯草季节根据牧草质量和肉牛的营养需要来确定补饲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在怀孕的最后2-3个月,要进行重点补饲。
 
(2)舍饲  舍饲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混合精料的原则,参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粗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由于蛋白质含量低,要搭配1/3-1/2 优质豆科牧草,在补饲饼粕类饲料,也可以用少量尿素代替部分饲料蛋白孕母牛禁止饲喂棉籽粕、菜籽粕、酒糟等饲料,不能喂冰冻、发霉的饲料。饮水的温度不低于10℃。
1.2 孕母牛的管理  怀孕后期要做好保胎工作,无论是放牧还是舍饲,都要防止挤撞、猛跑。产前要注意观察,保证安全分娩。孕母牛要避免过肥和运动不足。充足的运动可增强母牛的体质,保证胎儿生长发育,并可预防难产。临近产期的母牛要停止放牧和使役,给予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产前15d 要将母牛移入产房,由专人饲养和看护,计算好分娩时间,准备好接产工作。
2 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的任务是要母牛多产奶,满足肉犊牛生长的需要,同时要及时恢复体况,为下一个妊娠期做好准备。早春产犊母牛为保证其产奶量,要注意泌乳早期(产后70d)的补饲。每天要补饲秸秆、青干草、青储饲料和玉米等,还须补饲饼粕类蛋白质饲料0.5-1kg,同时还要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促使母牛产后及时发情配种受胎。根据泌乳母牛的生理特点,可将泌乳期分为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末期4 个阶段。
 
2.1 泌乳初期  也叫恢复期,指母牛产后10-15d 的阶段,身体处于恢复状态。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重点是要做好母牛的身体恢复工作,为泌乳盛期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分娩的母牛要先喂麸皮盐水汤,补充体内水分,促进代谢物的排出。产后2-3d 内,饲喂易于消化的优质干草,适当补饲麦麸和玉米为主的混合精料,控制喂催乳效果好的青饲料、蛋白质等。母牛产后1 周内要充分供给饮水,水温为37-38℃为宜,不宜饮冷水,以免引起肠炎等疾病。对乳房水肿的母牛,应适当减少精料喂量。
2.2 泌乳盛期  是指母牛产后0.5-3 个月。这个时期母牛食欲逐步恢复正常并达到最大采食量,对日粮营养浓度要求高,适口性要好,要限制能量浓度低的粗饲料,增加精料的喂量,精粗料比例控制在1:1。泌乳盛期要保持牛舍的卫生,加强挤乳和乳房按摩,经常刷拭牛体,促使母牛运动,保证充足饮水,提高泌乳量。
2.3 泌乳中期  是指3 个月- 干乳前1 个月,泌乳量每月下降5%-7%,饲养要加强乳房按摩,采用正确的挤奶方法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延缓泌乳量的下降。这一阶段母牛食欲良好,采食量达到高峰,能从常规饲料中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满足自身需要,精粗料比例控制在2:3 左右。
2.4 泌乳末期  是指母牛干乳前1 个月,这阶段的特点:一是母牛体内的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二是饲料的利用率高;三是由于体内急速的变化,产奶量急剧下降,根据这3 个特点,母牛日粮中尽可能多喂优质粗饲料,适当补饲精料,并做好干乳期前的准备工作。
 
3 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干乳期是指母牛停止哺乳或挤奶到再次分娩前的一段时间。干乳期是一个重要环节,与胎儿的发育、母子的健康及下一个母乳期的产奶量有直接关系。
3.1 干乳前期  从干乳开始- 产犊前2-3 周,此期间要使母牛保持中等营养状况,体重比泌乳高峰期提高15%左右,被毛光泽,体态丰盈,不要过肥过瘦。
3.2 干乳后期  指产犊前2-3d分娩。此期间要求母牛有较好的增重,应适当提高日粮中的混合精料水平。管理上要密切注意观察乳房停乳后的变化,保证乳房健康,保证母牛的适当运动,每天户外运动2-4h,运动场要平坦,行走时要避免跌倒和急转弯。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