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母羊产羔后瘫痪,状况棘手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2-21 16:08:17   |    分享    加入收藏
母羊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属于母羊产仔后突发性的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该病主要由母羊血糖和血钙量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所致,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和知觉丧失。该病在3-6岁的舍饲、产乳量高和营养良好的母羊多发,多在母羊产羔后的一段时间内暴发。
母羊配种受孕后的营养需要量增加,而母羊的怀孕期一般在冬季,许多养殖户习惯饲喂秸秆,少精料,羊因营养不良冬季掉膘严重,再加上冬季气温低、光照时间短,羊的户外活动减少,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少,很容易因维生素D缺乏和钙磷比例失调而患骨质软化病,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产后瘫痪。
母羊产后开始泌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钙,使母羊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血钙的减少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皮层受抑制又影响血钙的调节而导致该病的发生。整个个妊娠期饲料中维生素D和钙的含量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导致甲状旁腺机能衰竭,或分娩前后母羊消化机能减退,对钙的吸收率降低而引发该病。 
1 发病症状
1.1 轻症  表现为病初精神沉郁、饮食欲不良、反刍不良,前肢或后肢瘫软,不能正常站立、行走、采食等,随病程发展,出现便秘(不排大小便)、知觉下降或丧失、呼吸及心搏减弱、嗜睡昏迷等。
 
1.2 重症  多为急性发病,多见于妊娠末期和分娩过程,产后7-10d 内也可能发生。由于分娩失血、泌乳钙流失、胎儿发育耗能等原因,造成病羊即时性血钙偏低,引起运动及呼吸肌群收缩力减弱,以及神经机能发生紊乱等,病羊出现明显的四肢僵直、肢体麻痹、抽搐、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常伴严重的呼吸障碍及心衰。部分重症病例会发生急性猝死,病死率约10%-30%。
 
2 诊断要点
可根据母羊产后1-10d 内突然出现典型的肢体软弱无力,包括前肢、后肢或四肢瘫痪,轻微神经症状、饮食欲不良、运动失调等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可结合采集血液检查发现血糖、血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则可确诊为本病。
 
3 预防措施
(1)重视妊娠母羊、临产母羊前期管理,在整个怀孕期间都应喂给富含矿物质的饲料,并建议孕产期适当补喂维生素A、维生素D等,因此,可在母羊精料补充料中添加“牲命1号C”,能有效预防产后瘫痪。
(2)产前应保持适当运动及光照,产前1-15d 每天满足2h 左右专属运动场自由运动及自然阳光照射,同时补喂适量新鲜牧草、果蔬等,可以有效促进机体对钙磷等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减少本病发病。
(3)加强临产母羊管护,对本场高产奶羊、多胎率母羊,可在产前及产后针对性加喂多维钙片或其他钙片,10~20片/d,拌料投喂,预防效果较佳。
(4)高度重视本病病史母羊产期管护,对习惯性发病的羊母,分娩后,及早采用“5%氯化钙40-60mL+25%葡萄糖80-100mL+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5mL(规格10ml:1g)”静注。必要时在母羊分娩前和产后1 周内,每天补喂蔗糖15-20g/只,预防效果颇佳。
母羊孕产期钙磷物质缺失或急性骨钙流失是引发本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加强孕产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全面均衡以钙磷物质为主的日粮营养、科学饲喂,是减少本病的基础保障;一旦发病应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采用“糖钙”同补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本病治愈率。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