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初生犊牛十大护理饲养技术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2-09 08:25:59   |    分享    加入收藏
1 清除粘液
犊牛刚刚出生时,首先清除其口、鼻粘液,利于呼吸,使犊牛尽快叫出第一声,并促进其肺内羊水的吸收,同时应去除蹄部角质块。当犊牛已吸入粘液,发生窒息时,将后腿提起倒控,控出吸入的粘液,按压心脏,进行紧急救治。
 
2 断脐
对产后脐带未扯断的犊牛,将脐内血液向脐部捋,在距腹部10cm 处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剪断后用手挤出血液等内容物,再用5%~10%碘酊溶液消毒。如果生后脐带已经扯断,则从犊牛腹部向断端挤出内容物,再剪断(少于10cm 不用剪)。剪断后将脐带浸入“护舍宝”中,可有效干燥消毒。
3 擦干身体
断脐后用已消毒的软抹布擦拭犊牛,加强血液循环;也可将犊牛放在奶牛面前,任其舔干犊牛身上的羊水、粘液。由于奶牛唾液酶的作用也容易将粘液清除干净,利于犊牛呼吸器官机能的提高和肠蠕动,而且犊牛粘液中含有某些激素,能加速奶牛胎衣的排出。犊牛身体干后即可称重。犊牛护理完后,将其先准备好的有清洁干燥柔软垫草的犊牛舍。
 
4 饲喂初乳
犊牛出生后最好在30~60min 内喂初乳。犊牛能够站立时即可饲喂,最晚不得超过6h。一般第1天初乳喂量大约为2.0~2.5kg 左右,以后每天增加0.1kg 至第3 天或第5 天。初乳不宜喂得过多,以防下痢。喂奶时要做到定量、定温、定时和定人。刚出生犊牛喂乳时,牛奶必须加热到小牛体温(39℃)后才能饲喂,温度过高易凝固,温度过低易发生下痢。严禁饲喂变质牛奶。初乳具有重要的作用,增强犊牛抵抗力,并且有利于胎便排出。
5 补硒
犊牛出生当天应补硒。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8~10mL 或亚硒酸钠、维生素E 合剂5~8mL,生后15d 再加补1 次,最好臀部肌肉注射。出生时补硒既促进犊牛健康生长,又防治发生白肌病。
6 去掉副乳头
成年奶牛乳房上的副乳头给挤奶、清洗乳房等都带来不方便,也易形成乳房炎。犊牛生后1 周内,用剪刀从副乳头基部剪去,涂以碘酊即可。
7 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观察犊牛刚刚排出的粪便,可了解其消化道的状态和饲养管理状况。在哺乳期中犊牛若哺乳量过高则粪便软、呈淡黄色或灰色;黑硬的粪便则可能是由于饮水不足造成的;受凉时粪便多气泡;患胃肠炎时粪便混有粘液。正常犊牛粪便呈黄褐色,开始吃草后变干饼呈盘状。
8 心跳次数和呼吸次数
刚出生的犊牛心跳加快,一般120~190 次/min,以后逐渐减少。哺乳期犊牛90~110 次/min。呼吸次数的正常值为犊牛20~50 次/min,在寒冷的条件下呼吸数稍有增加。
9 测体温
一般犊牛的正常体温在38.5~39.5℃之间。当有病原菌侵入犊牛机体时,会发生防御反应,同时产生热量,体温升高。当犊牛体温达40℃时称微烧,40~41℃时称中烧,41~42℃时称高烧。发现犊牛异常时应先测体温并间断性多测几次,记下体温变化情况,这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一般情况下犊牛正常体温是上午偏低,下午偏高,所以在诊断疾病时要加以鉴别。
10 预防犊牛腹泻和肺炎的发生
犊牛腹泻属犊牛的多发病,对犊牛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严重危害,此病多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一般而言,采用抗生素治疗往往破坏瘤胃微生态平衡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建立;除了引起“二重感染”的风险外,还影响乳品质量安全。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湖南农业大学文利新教授研制了“护仔安C”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应用其能促进新生犊牛瘤胃快速建立有益微生物菌群;当犊牛腹泻时,能迅速纠正瘤胃微生态平衡和止泻,促进康复,避免了使用抗生素可能引起的二重感染和对乳品安全的威胁。使用方法:每头犊牛每餐50-75g灌服,一日2-3次,连用3-5天,减半后再喂服3-5天。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