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牛流行性感冒简称牛流感或麻脚癀、缩脚瘟。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发病率很高,传染性很强,属于接触性传染病。牛患病后通常出现发高烧、咳嗽、流鼻涕,还有经常出现肌肉振动颤抖等症状。牛一旦患病,若耽误治疗时间,重者导致死亡,影响牛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因此,牛流行性感冒的防治势在必行。
1 发病原因
牛流行性感冒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天气多变、忽冷忽热、潮湿阴雨的环境下多发,例如晚秋、早春等天气极度不稳定的季节。因为这些季节牛在使役后很容易出汗、受凉,引发流行性感冒。此外,阴雨天气时牛舍潮湿,加上环境的不干净,很容易造成细菌滋生,牛的呼吸道粘膜吸附、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引发牛流行性感冒。患病后的牛,通过呼吸道或蚊虫叮咬后的血液传播的方式使感冒广泛流行。
2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比较短,经常突然发病。发病时,体温升高到40℃左右,出现咳嗽、流鼻涕、流泪、呼吸困难、用嘴喘气等症状,患病的牛通常会精神不振,不愿走动或走动时不能平稳行走甚至出现趴在地上很难起来的现象。食量明显减少,小便比之前黄,大便干燥龟裂或稀软。若发病牛为奶牛,产奶量则会急剧减少。若病情严重,发病3-4d 后便会出现死亡。
3 预防
为避免牛流行性感冒的发生,预防是关键。首先应做的就是加强平时的饲养与管理。饲养员在准备牛的饲料时,应注意食物的营养与卫生,特别是饮食卫生问题。也可以在牛的日常饮用水中加入2%的白矾和石膏,让牛自饮,也可以起到预防牛流行性感冒的目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对牛圈进行打扫,每周至少一次喷撒畜舍微生态功能性改良剂--“护舍宝”,干燥抑菌,去除氨气等不良气体,保持其通风与空气清新,定期用定量的生石灰水和火碱水对牛圈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菌的滋生。在早春或晚秋以及空气较湿润、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以及寒冷的冬季,要及时进行保暖工作,例如搭建防潮塑料暖棚等,搭建时,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干燥的地方,必要时选择塑料膜双层覆盖,减少对流现象的发生,保证牛生存环境的温暖。此外,还应注意牛圈的通风与干燥。在特殊时令,牛流行性感冒多发季节,提前用中草药进行预防,若发现有患病牛或有患病症状的牛及时进行隔离。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