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妊娠母羊及羔羊的饲养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以其细嫩多汁、味道鲜美、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愈来愈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急剧增长,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生产的新型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生产商品羊为主的羊场,实施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能够让羊群健康生长发育,保证羊只有良好的体质,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天气干燥寒冷时,加强圈舍保暖;天气潮湿闷热时,加强通风管理,都能减少环境因素引起的应激,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妊娠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1 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担负着配种、妊娠、哺乳等各项重要责任,应维持良好的营养程度,以求实现多胎、多产、多活、多壮的目标。所以对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羊妊娠期为150d,可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2个阶段。
1.1 配种前
配种前10~15d补饲催情,加精料(玉米)0.25~0.5kg/d,提高发情率、排卵数,及产羔数。注意事项:不要喂豆科饲料(大豆、苜蓿)等,含雌激素抑制排卵。
1.2 妊娠前期(前90d)
妊娠第30~90d,是胎盘发育时期。营养不良导致胎儿初生重小,死亡率高。此时期营养水平应稍高于维持量,每天0.4~0.5kg精料(主要为能量饲料,如玉米面)。
1.3 妊娠后期(后2个月)
妊娠后2个月是胎儿发育的最关键时期,70%的胎儿发育在最后4~6周。此时母羊乳房发育,为泌乳准备。每天应加精料0.75kg,精料中要加钙、硒、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此时营养水平低会导致低初生率、高死亡率、初乳质量差、母羊奶水不足、母羊妊娠毒血症等影响养羊效益,所以务必加强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工作。建议在母羊精料中添加0.8%的“牲命1号C”。
1.4 分娩
1.4.1 产前准备
产房准备:干燥、保暖、通风;清扫、消毒。
饲草准备:精料(营养全面);粗料(适口性强、易消化);多汁块茎饲料;青贮饲料。
加强管理:防拥挤、免惊吓、禁鞭打、不追赶、勤观察。
1.4.2 接产
羔羊出生后,戴好消毒手套的接产人员把羔羊放在干净的接产布上,最好自然断脐带(不能自然断脐带的,用“护舍宝”消毒脐带,在距离肚皮约5~8cm的地方消毒并用手指撕开),倒提起来,轻轻地左右拍打胸部,待其大声鸣叫后在放下,防止吸入胎水,用消毒过的干净的小毛巾裹着食指擦净口、鼻内的胎水。母羊会自然站立起舔舐羔羊身上的黏液,最好在羔羊身上撒一些麸皮诱其舔干,大母羊不能站立的,要把羔羊身上涂一点胎水或者大母羊乳汁后放在大母羊的鼻子前(千万注意接产人员手套上不能有异味,接生一个换一副手套),增加母子亲和。尽量让羔羊早吃上奶,半小时之内,必须保障让羔羊吃足奶水。
1.4.3 哺乳期
产羔后的1~3d内,如果母羊膘情好,可不喂精料,只喂优质干草,以防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
哺乳前期(30d)带单羔母羊每天喂精料0.3~0.5kg(精料参考配方:57%玉米、14%豆粕、10%棉籽粕、14%小麦麸、1%盐、4%“优加星”预混料),带双羔母羊每天喂精料0.5~1.5kg,各种多汁料1.0kg。
哺乳后期(断乳前30d)的母羊可不再补精料,羔羊断奶前几天,要减少母羊的多汁料,青贮料和精料喂量,以防乳房炎的发生。
2 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的培育,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将影响其终生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加强培育,对提高羔羊成活率,提高羊群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羔羊的培育。
2.1 新产羔羊
缺奶羔羊和多胎羔羊,可进行人工哺乳。人工哺乳的羔羊也应吃过初乳。生产中常选用新鲜牛奶、山羊奶、奶粉或代乳粉等作为代乳品,有条件的可在奶内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确保营养的全价性。
2.2 补饲
羔羊的哺乳期一般为1.5~2个月,母羊产后1个月奶量逐渐减少,往往不能满足羔羊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羔羊出生后7~10d就应训练吃草料。可采用吊草诱使羔羊叨草,采用炒香料诱使羔羊去吃料。出生后15~20d起,让其采食混合精料,最初为每只50g/d,以后逐渐增加,每5~7d加量1次。
2.3 适时断奶
羔羊一般采用一次性断奶。断奶时间要根据羔羊的月龄、体重、补饲条件和生产需要等因素综合考虑。常采用2月龄断奶。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