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牛、羊佝偻病防治方法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1-23 14:11:54   |    分享    加入收藏
佝偻病是幼龄动物维生素D 缺乏或钙、磷代谢障碍所致的骨营养不良,临床上以消化紊乱、异嗜癖、跛行及骨骼变形等为特征。病理学特征是成骨细胞钙化作用不足,未钙化的类骨组织形成过多,软骨内骨化障碍和成骨组织的钙沉积减少,造成软骨肥大及骨筋增大的暂时钙化不全。本病常见于犊牛、羔羊、仔猪和幼犬。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夏秋季亦偶有发生,一般快速生长和刚刚断乳的幼畜发病率最高,也有是先天获得的。
 
1 病因
引起幼龄动物佝偻病发生的病因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但维生素D缺乏是其主要病因。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及光照不足诱发幼龄动物佝偻病的发生。母畜长期采食未经太阳晒过的饲草,使植物中的固醇(麦角固醇)不能转化为维生素D2,引起乳汁中的维生素D 严重不足。日粮中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幼畜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应为(1-2):1, 否则会引起钙磷的吸收障碍,发生本病。除维生素D 和钙磷的影响因素外,佝偻病的发生还与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缺乏有关。
2 临床表现
各种动物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早期呈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精神不活泼,然后出现异嗜癖。病畜经常卧地,不愿起立和运动。发育停滞,消瘦,下颌骨增厚和变软,出牙期延长,齿形不规则,齿质钙化不足(坑凹不平,有沟,有色素),常排列不整齐,齿面易磨损,不平整。严重的犊牛和羔羊,口腔不能闭合,舌突出,流涎,吃食困难;关节肿胀易变形,快速生长的骨端增大,弓背,负重的长骨出现畸形而表现跛行,严重的步态僵硬,甚至卧地不起;四肢骨骼会发生变形呈现明显的O型和X 型,骨质松软、容易发生骨折,肋骨与肋软骨之间的结合处有串珠状凸起。生长猪有后肢麻痹的症状,由于牙齿病变,常出现采食、咀嚼障碍。有的病例有贫血和腹泻,病程较长的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当血钙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神经过敏、痉挛和抽搐等神经症状。10-25 日龄的幼禽可表现喙变形,易弯曲,俗称橡皮喙;胫、附骨易弯曲,胸骨脊(龙骨)弯曲成S状;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及肋骨与胸椎连接处呈球形膨大,排列成串珠状;腿软弱无力,常以飞关节着地,关节增大,严重者瘫痪。X 射线检查表现普遍性骨质疏松,骨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粗糙、甚至消失,负重骨骼弯曲变形,骨干骺端膨大、呈杯口状凹陷,早期钙化带模糊不清、甚至消失。
3 防治方法
3.1 调整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增加饲料营养,多喂富含维生素D、钙和磷的饲料,如青绿饲料,饲料中加放适当钙质(如骨粉、石粉、乳酸钙、沉降碳酸钙等), 此外可在精饲料中按1%比例添加“牲命1号C”喂母牛。并保持经常日晒,加强运动,确保母牛的健康发育。另外慢性消化不良和体内寄生虫病均是犊牛发生佝偻病的诱因,应及早杜绝。同时建议,最好改用照射过的干酵母混合在谷类饲料中,以供给维生素D。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