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的精心护理不容小觑!
哺乳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乳(3-4 月龄以内)这一阶段的初产羔羊,初产羔羊饲养的两个关键阶段即接产护理和开食、补料阶段。初生羔羊体质弱,缺乏先天免疫力,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差,易得病;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善,生理机能不成熟,生长发育快;体温调节能力差,对低温环境特别敏感,很难适应从母体到出生后的环境变化,是养羊生产中死亡率最高的阶段,给养羊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做好羔羊的护理与早期补饲在饲养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
1 羔羊的生理特点
1.1 缺乏先天免疫力,抗病能力差。羔羊从母体产出后,体质弱,几乎全靠母乳获得大量的免疫抗体和营养,但从吃初乳到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生产初期从胚胎吸收母体营养到产后独立生活,各器官发育不完善,体质较弱,母源抗体产生不足,抵抗外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能力差,抗病能力差,很容易发病。
1.2 体温调节能力差,对低温敏感。初生羔羊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健全,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大,对低温环境特别敏感,受冷易发生感冒、肺炎等疾病,增加死亡率。
1.3 消化机能不完善,生理机能不成熟。初生羔羊消化道较短,肠道的适应力差,靠母乳维持生存,乳汁经食管沟直接进入真胃,肝解毒能力差,生理机能不成熟,消化道粘膜易受侵害,易患腹泻等消化不良疾病。
1.4 生长发育快,及时训练采食。羔羊在哺乳阶段生长发育迅速,内脏器官尤其是四个胃发育最快,在哺乳期尽早吃上初乳。为促进其瘤胃发育,应在1 周后喂食少量熟大豆,半月后饲喂草料或粉碎后的混合饲料,训练羔羊采食,增强瘤胃的消化能力。
2 初生羔羊的接产护理
2.1 接产及断脐。接产时根据母羊的胎位做好助产工作, 待羔羊产出后,做好母仔护理工作,将羔羊口鼻黏液擦净,利于羔羊呼吸,并让母羊舔净羔羊身上的黏液。正常情况下羔羊出生后,脐带是自然断开的,但如果脐带没有断开,可人工用手或消毒剪刀在距羔羊腹部8~10cm 处拧断或剪断,断开前将脐带内的血液向羔羊腹部挤压后断开,在断处涂抹碘酒消毒。
2.2 假死羔羊的处理。若产后羔羊出现假死状态,要及时用双手握住羔羊的口鼻,挤出口腔和鼻部的异物;或者两后腿提起,头朝下轻拍其胸部让其将黏液吐出,或者用导管吸出喉部黏液。
2.3 及时吃到初乳。母羊的初乳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含有较高的母源抗体, 是羔羊产后获得免疫保护力的主要渠道。因此,产仔后1~2 h 内让羔羊及时吃到初乳,以便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
2.4 初生羔羊的保温。环境温度变化对羔羊影响大,对低温环境特别敏感,产仔后让母羊舔净羔羊身上的黏液,或者用干净的纱布擦净羔羊身上的羊水和胎衣,除湿保暖,防止羔羊受寒。
2.5 断尾和去势。断尾一般是在羔羊第3~4 尾椎中间用橡皮筋结扎,10d左右可自行脱落。同时要加强对羔羊的管理工作,做到适时去势,去势可与断尾同步,或者稍晚进行,将不符合种用要求的公羔用橡皮筋结扎法去势。
3 哺乳羔羊的饲养管理
3.1 初生羔羊及早吃足初乳。初乳是母羊分娩后7 d 内分泌的乳汁,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以使羔羊产后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可有效提高其免疫保护力,增加抗病性;初乳中含有较多具有缓泻通便作用的镁、钾、钠等盐类,可促进羔羊排出胎粪;初乳还含有加速肠道发育的因子, 可使羔羊的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应尽早让羔羊吃足初乳。
3.2 做好饲草的添加工作。对初产羔羊应做好开食训练工作,早期诱食和补饲,在羔羊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羔羊补饲应做到尽早补饲, 单独进行。后期瘤胃消化功能增强后,可以单独或者跟着母羊放牧,确保吃到优质的青饲草。
3.3 防寒保温工作。初生羔羊圈舍要阳光充足,保持羊舍的干燥、清洁和温暖,通风良好,防止贼风侵入,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羊圈内提前垫好清洁、干燥、柔软的干草或者保温板等取暖设备,同时定期更换垫草,保证舍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羔羊冻死。每周至少喷撒一次护舍宝,干燥抑菌,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4 疾病防控。产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羔羊出生后的20 d 内和断乳后注射三联四防苗,断乳后按免疫程序接种羊痘疫苗,口蹄疫疫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和布鲁氏菌病疫苗等。初生羔羊由于体质弱, 易发生羔羊痢疾,可用土霉素进行预防和治疗。其次要加强对其他如便秘、口疮和肺炎等常见疾病的对症治疗。
3.5 适时断乳。一般在羔羊3 月龄时正常断乳,适当缩短哺乳期有利于母羊繁殖机能的恢复,提高繁殖率。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