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流产病因多,五点措施来预防!
1 流产原因
1.1 传染性病因
(1)布氏杆菌病 羊布氏杆菌病临床主要症状是流产,主要在发生妊娠后3-4 月的母羊,初次感染该病时流产率最高,但大部分羊可感染后获得免疫而自愈。
(2)衣原体病 鹦鹉热衣原体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的一种传染病,常导致山羊流产、产出死胎或产后不久即死亡的羔羊。当怀孕母羊感染衣原体后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上生长繁殖,引起发炎,导致胎羔早产。每年的2-4月份是感染热衣原体高发期,2岁左右的母羊发病最高,常表现出无前兆性流产,给养羊业造成很多的经济损失。本病常呈地方性或散发流行传播。
(3)寄生虫病 养羊户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羊寄生虫病防治意识不高,即使有个别养羊户对寄生虫进行过防治但效果和力度均不够,因此,羊寄生虫病感染情况严重,常引发羊群死亡与流产。
1.2 非传染性病因
1.2 非传染性病因
(1)气候因素 影响不良气候影响也是导致山羊流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养羊环境往往山陡沟深,昼夜温差较大,大风寒天气较多,如正值母羊怀孕期间遭受极端天气的应激刺激,极易发生流产。
(2)营养不良影响 营养不良与不均衡也是导致山羊流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山羊主要以放牧为主时,其膘情受季节的影响,山羊夏秋季因牧草肥沃而肥壮,冬春因牧草匮乏而瘦弱。同时因为对羊群的补料不及时或不重视,在冬春极易发生山羊营养不良的发生,怀孕母羊如正值胎儿发育最快最需要营养之时,常因饲喂量不足和营养供给不足发生流产现象。
(3)饲养管理不当 山羊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流产发生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在日常山羊的饲养过程中忽视管理,不及时饲喂,供给足够的饮水,缺乏保温御寒的羊舍,饲养密度大,长期营养不足、不均衡,饲喂发霉变质含毒的饲料等;公母羊混养,母羊遭受碰撞等;发生疾病时未治疗方法及给药量,导致药物刺激而发生流产。
2 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当发生羊衣原体病或布病导致母羊流产时应立即隔离流产羊,将胎儿、胎衣及污染的物体彻底消毒处理。并使用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接种有效防治疾病的感染。
2.2 做好驱虫工作 加强羊群的驱虫工作,春秋定期驱虫,控制和降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驱虫后对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
2.3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避免因拥挤、缺水、采食毒草、霜草、冰凌水、受冷等因素等管理不当诱发流产。同时要实现科学放牧,对产羔母羊、羔羊及公羊及时补喂,制定冬春补喂标准,母羊怀孕后期补喂标准要高于怀孕前期标准,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对补喂羊只做到定时定量,不补喂霉变的饲草、饲料。
2.4 供给均衡营养 保证营养成份的摄入,提供充足、营养全价的饲草料。在冬春季单靠放牧采食无法满足山羊的自身营养供给,特别是怀孕母羊的胎儿生长发育的要求,应供给充足的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的补给。建议在精料中添加保健产品“牲命1号C”,能给母山羊补充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提供山羊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减少流产、死胎、弱胎具有重要意义。
2.5 搞好圈舍卫生消毒 圈舍要清洁卫生,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入冬后不再清除粪便,经羊只踩踏形成暖炕,春秋之交时挖粪出圈。定期喷撒畜舍微生态功能性改良剂--“护舍宝”,以达到干燥、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目的。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