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引起肝炎和营养障碍的牛羊肝片吸虫病危害大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9-26 14:20:05   |    分享    加入收藏
肝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所致。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幼畜常因此病导致大批死亡。慢性和隐性症状的患畜可因消瘦、发育不良及毛、乳产量显著降低而造成严重损失。
 
1 病原
属片形属吸虫。有两个种:肝片吸虫,大片吸虫。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长20-40mm,宽10~13mm,前部突出呈锥形,口吸盘位于锥形前端;锥形后,虫体左右展开形成“肩”。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的肩水平位置,虫体中部最宽,向后逐渐变窄,两根高度分支的肠管沿虫体两侧分布,与褐色的卵黄腺相重叠。睾丸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中部;卵巢呈鹿角状,位于前睾丸右侧前方。大片吸虫,比肝片吸虫大,长30-75mm,宽5-12mm,虫体两侧缘较平行,肩不明显,后端钝圆。
2 流行病学
肝片吸虫虫卵的发育、生长依赖中间宿主——椎实螺。椎实螺通常生活在潮湿低洼地和沼泽地带,而且繁殖力和对低温的抵抗力均强,在炎热多雨的季节,适宜椎实螺的生长繁殖,有利于虫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发育,使放牧的牛羊遭到感染并成为带虫者,带虫者又是寄生虫的保存者。因为肝片吸虫在动物体内生长时间较长,每天产卵的数量多,即使有少量带虫者,也可导致严重流行。另外,圈舍存在吸血昆虫,饲喂硬质饲料、钙、磷、维生素不足,营养不良等也会成为发病的诱因。
 
3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强度、动物身体状态、年龄及感染后的饲养管理条件等。羊群多在夏季和秋季发病,受到严重感染时,可使患畜突然倒毙。急性型病初发热,食欲减少,腹胀,偶有腹泻。很快出现贫血,黏膜苍白表现,严重者几天内死亡。慢性型病羊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眼脸、下颌、胸腹下部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一般无黄疸。经1-2个月后因恶病质而死亡。有的因天气回暖、饲养管理改善而恢复健康。
牛发病多呈慢性经过。犊牛(1.5-2 岁)发病严重,症状明显,与羊相同。成年牛虽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仍逐渐消瘦呈现营养障碍、腹泻,周期性臌胀以及反复出现前胃驰缓,被毛无光。严重感染时,病乳牛产乳量低,孕牛流产。肺部感染时,病牛咳嗽,严重者发热、贫血、消瘦,到后期下颌、胸下水肿,触诊有波动感,无热无痛。
4 治疗
硫双二氯酚,羊每次100mg/kg·bw、牛每次40-60mg/kg·bw,配成悬浮液,1 次灌服。硫溴酚,羊每次30mg/kg·bw、牛每次40mg/kg·bw,配成悬浮液,1 次灌服。苯硫咪唑,牛羊每次5mg/kg·bw,可直接投喂或配成悬浮液灌服。
 
5 预防
放牧要避开潮湿多水的牧地,有条件的实行轮牧。保证环境卫生是减少或预防感染的措施。可用碱水和消毒药水清洗水槽和饲料槽及地面。犊牛、羔羊给予新鲜草料。注意进行预防性驱虫。每年进行2 次,可在秋末冬初或由放牧转为舍饲之后,这样驱虫能保护动物过冬,并预防动物在冬季发病;驱虫还可在冬末春初,动物由舍饲转为放牧之前进行,这样可减少畜禽在放牧时散播病原。放牧地每年进行3 次驱虫,可有效地降低幼畜体内的载虫量和外界环境中虫卵的感染。
驱虫后必须注意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畜禽排泄物,垫草粪便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并且减少感染来源。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