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调运肉牛谨防“烂肺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9-19 08:15:21   |    分享    加入收藏
近年来,一些农户和企业养殖肉牛热情高涨,纷纷从外地购进肉牛饲养。但也有引进的肉牛发生了以坏死性肺炎(“烂肺”)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疑似“牛肺疫”,发病率高达50%~100%,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死亡率达10%-50%,给规模肉牛养殖造成很大损失。
1 “烂肺病”发病症状
病牛的表现主要是,肉牛从外地引进一周左右发病,也有的在购进后第二天就发病。病初体温升高,42℃左右,持续3-4 天。结膜发炎,流泪,眼角附有黏性分泌物,角根发热,口流长丝状涎液,牛群食欲差,被毛粗糙,消瘦。有的牛前肢开张,咳嗽,气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重,有清亮或脓性鼻液。有的牛继发腹泻、臌气,粪水样带血,有的病牛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炎。所有牛均可发病,但犊牛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各场有差异,高的可达50%。
2 “烂肺病”病原
牛支原体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但在无阳光的情况下可存活数天,如4℃下可在海绵或牛奶中存活2 个月,或在水中存活2 周以上;20℃存活1~2 周,或37℃存活1 周。粪中可存活37 天。常规消毒药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3 病理变化
死牛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与胸腔。肺和胸膜轻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病牛中出现差异,有的肺尖叶、心叶及部分膈叶的局部红色肉样变,或同时有分散化脓病灶,或肺部有广泛的
干酪样坏死。
4 发病原因
异地成批调运肉牛,就是肉牛经受长途运输的应激,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下降,牛体与病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了疾病。病牛可通过鼻腔分泌物排出牛支原体,健康牛可通过近距离接触病牛而感染。牛一旦感染,可持续带菌而成为其他健康牛的传染源,同时在牛群中很难将这种病原清除。
肉牛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与长途运输应激密切相关,长途运输、通风不良、过度拥挤、天气突变、贼风侵袭、较差的饲养管理、主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A 缺乏等,均是这种牛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对这种牛病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
5 防控措施
5.1 严格检疫监管
购牛前认真做好疫情调查,尽量减少远距离运输,不从疫区或发病区引进肉牛,防止引进病牛或引进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带菌牛。犊牛在运输前做好调查工作,至少要在运输前30天断奶,并使其适应粗饲料和精饲料喂养。运输前还要做好牛支原体、牛结核、泰勒氏焦虫等病的检疫检测和相关疫病的预防接种,引进牛后应隔离观察30-45天,确保无病后方可与健康牛混群。
5.2 提高肉牛免疫力
在肉牛的平时饲养中,可在精料中添加“优加星-N”系列产品(1%或4%的育肥牛用混合预混料),该产品由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肉牛的生理、消化和营养需要等特点,确保各种矿物元素的添加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元素之间配比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先进的肉牛保健养殖技术和最新的营养理念精心研发而成。在肉牛日粮中添加“优加星-N”系列产品能有效地减轻肉牛长途运输产生的应激,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3 保持相对稳定
尽量减少对肉牛的应激,保持环境和饲养管理的相对稳定,做到牛舍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牛群密度适当,避免过度拥挤,不同年龄及不同来源的牛尽量分开饲养。
定期在牛舍喷撒畜舍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宝”,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环境的干燥。
5.4 及早诊断和治疗
病牛隔离饲养,加强护理。治疗以抗菌、消炎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剂量足、疗程够。在治疗中,根据病牛全身状况,还要采取强心、利尿、补液等相应措施。对急性病牛,常用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