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绵羊寄生虫病的控制
绵羊常见的寄生虫病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蠕虫病、蜘蛛昆虫病和原虫病三大类。其中蠕虫病有:捻转胃虫病、钩虫病、阔口线虫病、结节虫病、鞭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形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莫尼茨绦虫病、细颈囊尾蚴病,多头蚴(脑包虫病)。蜘蛛昆虫病有:疥癣病、羊鼻蝇蛆病、伤口蛆病和羊虱、蜱病。原虫病一般少见。绵羊患寄生虫病,往往造成绵羊发育不良,生产能力降低,羊只因瘦弱而造成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地危害了养羊业的正常发展。
1 绵羊寄生虫病的特点
绵羊是许多寄生虫的终末宿主,因而寄生虫在绵羊体内会存活很长一段时间。绵羊感染寄生虫病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①绵羊吞食了被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草料和水。②母羊体内有蛔虫或丝虫,通过胎盘传给胎儿。③绵羊患疥癣病,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寄生虫病。有的绵羊感染寄生虫后,由于机体对寄生虫抵抗能力强而没有患病表现,成为永久的带虫体,并不断地向体外排出虫卵,是危险的传染源。
2 寄生虫病的危害
2.1 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消化道寄生时,常以绵羊已消化好的食糜为自己的营养,加之寄生虫繁殖速度快,寄生数量多,与羊只抢夺营养,造成羊只营养缺乏,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养羊经济效益。
2.2 吸食血液 部分寄生虫以绵羊的血液为食,当大量寄生时,往往造成羊只贫血,或羊只恶病质而死亡。
2.3 机械损伤 部分寄生虫以绵羊的组织为食,造成黏膜等组织的损伤,部分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移行、蜕变现象,往往造成绵羊的血管,组织的损伤。部分寄生虫会大量寄生在肠道,胆管,支气管,造成管腔阻塞,从而引起内脏器官发生恶性病变。
2.4 中毒 寄生虫在绵羊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同时分泌大量毒素,造成绵羊中毒,出现体温升高,黄疸,血尿,阻碍羊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2.5 传播其它病源 部分寄生虫携带病菌、病毒、原虫等病源,绵羊通过感染寄生虫病而引起其它病的发生,造成更大的危害。
2.6 危害人体健康 部分寄生虫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们在食用羊肉时,若加工方法不当,易造成人感染寄生虫病,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3 绵羊寄生虫病的控制
3.1 搞好卫生、净化环境 大部分线虫不受中间宿主的限制,其分布范围广,传播机会多,所以防治线虫病的重点是减少环境污染,注意杀灭中间宿主,搞好饮水卫生。为防止发病,圈舍应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患寄生虫病的羊只应加以隔离。
3.2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流行规律,对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可详细了解本地区寄生虫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生活史,是羊寄生虫病防治的基础工作和依据。有目的地对疑似患寄生虫的瘦羊进行解剖,查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种类,可为预防工作提供指导和用药依据。
3.3 放牧羊群实行轮牧制度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将草场划分为四季牧场进行放牧,可有效地杜绝寄生虫的感染。
3.4 加强羔羊管理 羔羊在断奶前有主动采食的本性,每天地上有什么就咬食什么,因此易感染上寄生虫。羔羊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弱,发病时较严重。如果在羔羊断奶前实行母子短时间分群饲养,就能有效地避免羔羊感染寄生虫。羊群出牧后,将羔羊置于阳光充足的圈舍内使之自由运动,羊群中午收牧,以便羔羊哺乳。从产羔开始到羔羊离乳,母子分群饲养能促进羔羊早开食,有利于瘤胃发育。
3.5 定期驱虫 驱虫一方面可治疗寄生虫病,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病原散布,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目的。驱虫可分为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两种。预防性驱虫:是指定期进行预防性投药。多采用一年二次的驱虫的方法,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转场前各驱虫一次。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一般在放牧转舍饲或舍饲转放牧前各驱虫一次。
治疗性驱虫:是指羊只已患寄生虫病后所进行的驱虫。羊群要经常检查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根据病情适时进行驱虫。对寄生虫感染较重的羊群,可提前2~3d 做一次治疗性驱虫。驱虫的药物最好是选用广谱驱虫药,如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驱虫净、敌百虫、双甲脒、螨净、阿维菌素、灭虫丁、虫克星等。
3.6 严格落实绵羊引进时的隔离制度新进羊只一律经检疫合格、无传染病并进行驱虫工作后方可入群,确保羊只不受到外来寄生虫的侵害。
1 绵羊寄生虫病的特点
绵羊是许多寄生虫的终末宿主,因而寄生虫在绵羊体内会存活很长一段时间。绵羊感染寄生虫病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①绵羊吞食了被寄生虫卵或幼虫污染的草料和水。②母羊体内有蛔虫或丝虫,通过胎盘传给胎儿。③绵羊患疥癣病,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寄生虫病。有的绵羊感染寄生虫后,由于机体对寄生虫抵抗能力强而没有患病表现,成为永久的带虫体,并不断地向体外排出虫卵,是危险的传染源。
2 寄生虫病的危害
2.1 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消化道寄生时,常以绵羊已消化好的食糜为自己的营养,加之寄生虫繁殖速度快,寄生数量多,与羊只抢夺营养,造成羊只营养缺乏,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养羊经济效益。
2.2 吸食血液 部分寄生虫以绵羊的血液为食,当大量寄生时,往往造成羊只贫血,或羊只恶病质而死亡。
2.3 机械损伤 部分寄生虫以绵羊的组织为食,造成黏膜等组织的损伤,部分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移行、蜕变现象,往往造成绵羊的血管,组织的损伤。部分寄生虫会大量寄生在肠道,胆管,支气管,造成管腔阻塞,从而引起内脏器官发生恶性病变。
2.4 中毒 寄生虫在绵羊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同时分泌大量毒素,造成绵羊中毒,出现体温升高,黄疸,血尿,阻碍羊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2.5 传播其它病源 部分寄生虫携带病菌、病毒、原虫等病源,绵羊通过感染寄生虫病而引起其它病的发生,造成更大的危害。
2.6 危害人体健康 部分寄生虫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们在食用羊肉时,若加工方法不当,易造成人感染寄生虫病,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3 绵羊寄生虫病的控制
3.1 搞好卫生、净化环境 大部分线虫不受中间宿主的限制,其分布范围广,传播机会多,所以防治线虫病的重点是减少环境污染,注意杀灭中间宿主,搞好饮水卫生。为防止发病,圈舍应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患寄生虫病的羊只应加以隔离。
3.2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流行规律,对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可详细了解本地区寄生虫的地理分布情况和生活史,是羊寄生虫病防治的基础工作和依据。有目的地对疑似患寄生虫的瘦羊进行解剖,查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种类,可为预防工作提供指导和用药依据。
3.3 放牧羊群实行轮牧制度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将草场划分为四季牧场进行放牧,可有效地杜绝寄生虫的感染。
3.4 加强羔羊管理 羔羊在断奶前有主动采食的本性,每天地上有什么就咬食什么,因此易感染上寄生虫。羔羊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弱,发病时较严重。如果在羔羊断奶前实行母子短时间分群饲养,就能有效地避免羔羊感染寄生虫。羊群出牧后,将羔羊置于阳光充足的圈舍内使之自由运动,羊群中午收牧,以便羔羊哺乳。从产羔开始到羔羊离乳,母子分群饲养能促进羔羊早开食,有利于瘤胃发育。
3.5 定期驱虫 驱虫一方面可治疗寄生虫病,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病原散布,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目的。驱虫可分为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两种。预防性驱虫:是指定期进行预防性投药。多采用一年二次的驱虫的方法,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转场前各驱虫一次。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一般在放牧转舍饲或舍饲转放牧前各驱虫一次。
治疗性驱虫:是指羊只已患寄生虫病后所进行的驱虫。羊群要经常检查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根据病情适时进行驱虫。对寄生虫感染较重的羊群,可提前2~3d 做一次治疗性驱虫。驱虫的药物最好是选用广谱驱虫药,如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驱虫净、敌百虫、双甲脒、螨净、阿维菌素、灭虫丁、虫克星等。
3.6 严格落实绵羊引进时的隔离制度新进羊只一律经检疫合格、无传染病并进行驱虫工作后方可入群,确保羊只不受到外来寄生虫的侵害。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