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因素及对策
1 饲料比例对牛奶成分的影响
奶牛产奶量较高时,所需饲料的能量与蛋白质应适当增加。通常情况下,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精饲料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奶牛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对奶牛的瘤胃功能与生产性能的影响很大。
1.1 精饲料的比例
由于精料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因此奶牛对精料的喜爱度也较高。精料的单位体积与粗饲料相比要小一些。精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速度与粗饲料相比也较快一些,还会导致瘤胃内含物的酸度有所提高,同时对于纤维的正常发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精饲料无法刺激奶牛反刍。奶牛日粮中实际的精、粗饲料比例,会对粗饲料的降解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期间如提供的精饲料过多,或是精饲料中的淀粉含量较高时,就会对粗饲料的降解率产生不良影响。虽然为奶牛提高精饲料的饲喂水平可使其产奶量有所增加,但是相应的,也会对其乳脂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奶牛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高于50%时,就会制约瘤胃中乙酸的发酵效果,导致蛋白质及矿物质代谢紊乱,降低粗饲料消化率,不仅会使饲料成本有所提高,还有一定机率使奶牛出现消化道疾病,降低乳脂率。如奶牛日粮中精饲料的比例在60%-70%之间时,极有可能使奶牛产生代谢性疾病。奶牛科学的精饲料饲喂量应控制在12-14kg/d。
1.2 粗饲料的比例
粗饲料是奶牛不可或缺的日粮组成部分,能够在奶牛的消化道起到填充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对此,应确保为奶牛提供充足的粗饲料,以使其各项功能得以完全发挥。同时,确保日粮中含有足够的粗饲料对于奶牛发挥其生理功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期间应保证奶牛日粮中的粗饲料含量超过30%,以使奶牛得以正常进行反刍。当奶牛日粮以粗饲料为主时,可有效提高乳脂率,所以,
可按照奶牛实际的生产水平,合理确定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期间也不可忽视能量、蛋白质及一些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最终配制出科学营养的奶牛饲料,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
2 奶牛产奶稀的原因
2.1 粗饲料质量差
在全国范围内,为奶牛提供全株带穗玉米青贮饲料的农户不超过20%,为奶牛提供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农户在30%左右,为奶牛提供玉米秸与麦秸作为饲料的农户可超过50%。其中大部分的农户不会在饲养奶牛的同时种植牧草或胡萝卜,对此,仅能够为奶牛提供田间或路边生长的杂草作为青贮饲料。当前多数的农户所采用的奶牛日粮形式主要是青贮饲料+精饲料或是麦秸+精饲料2种形式,其中对于青贮料而言,应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以免影响饲料质量,导致奶牛的采食量有所降低,进而对奶牛的产奶量与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2 产奶牛的饲养管理环境较差
当奶牛舍中的相对湿度超过90%时,奶牛的乳脂率将会降低0.16%-0.18%之间。当奶牛舍周围的环境温度较高时,奶牛的乳脂率也会有所降低。在冬季天气较为良好时,可让奶牛进行合理的运动,可使奶牛的乳脂率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如奶牛舍的环境条件较差,易导致奶牛发生乳房炎,进而降低其乳脂率与无脂固形物。期间如没有进行合理的饲喂工作,会影响到奶牛的肝脏机能,进而导致奶牛的乳脂率降低,无脂固形物合成减少,牛奶变稀。
2.3 挤乳技术不正确
在奶牛的挤乳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环节都应认真完成,以免对奶牛的奶产量以及乳脂率产生影响。
3 解决措施
3.1 科学配种
在奶牛的配种阶段,一定不可与未经过后裔测定的公牛,或是无系谱、无配种许可证的公牛进行配种工作,否则将会对奶牛后代的产奶性能与牛奶的质量产生影响。当母牛自身的产奶水平较低时,可与性能较好的公牛进行配种工作,从而加强后代的产奶质量。
3.2 控制日粮中精粗饲料比例
当奶牛进入泌乳高峰期后,奶牛的养分需要会有所增加,对此,应在确保奶牛日粮质量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饲料结构,确保奶牛蛋白质成分的摄入。为有效增加日粮质量,可在增加精饲料的同时为奶牛饲喂质量较好的粗饲料。
3.3 确保粗饲料品质
当粗饲料质量较低时,会导致高产奶牛无法发挥出相应的高产水平,还有可能影响到奶牛的体质,降低牛奶品质,进而降低经济效益。期间可将品质较差的粗饲料,利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处理方法来进行提高其质量。
3.4 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奶牛适宜生活在10-16℃的温度环境下,由于奶牛的耐热性较差,所以应在较为炎热的夏季做好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