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牲命1号C,助推奶牛围产期高效饲养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8-12 15:59:25   |    分享    加入收藏
奶牛围产期是指分娩前15d 和分娩后15d 这段时间,也可适当提前或延至21d,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对分娩奶牛和初生犊牛都极为重要。
围产期母牛若处在粗饲料品质差、采食量不足、营养缺乏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体重明显下降,能量代谢紊乱,因而发病率高。据统计,乳房炎、卵巢囊肿、子宫炎、胎衣不下、真胃移位及酮病等发病率较高。所以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应以保健为中心,也称此期为产后康复期。
1 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①母牛产前14d 应转入经消毒处理的产房。母牛后躯、乳房、尾部和外阴部用2%~3%来苏儿溶液进行消毒擦干。
②产犊前2 周应逐渐增加精饲料饲喂量,使瘤胃和瘤胃微生物适应日粮的变化,这种做法可降低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③干乳期到泌乳早期奶牛日粮应从粗饲料为主转换成以高精饲料为主。临产前10d 内必须采取措施刺激母牛采食,阻止其停止采食的自然倾向。要保持干物质采食量,饲喂母牛应少量多次。
首先,应优先保证饲料成分的适口性,还应充足供应饲料和新鲜、清洁饮水。在这个阶段蛋白质水平应调整为12%~15%,并增加过瘤胃蛋白含量。日粮原料的适口性也极为重要,此时日粮中最重要的原料是粗饲料, 然而粗饲料质量不仅会影响适口性,日粮精料补充料中的其他成分也可严重影响适口性。因此可利用机器设备或人工进行日粮的混合配制。
其次,为预防奶牛发生产后瘫痪,要密切监测日粮的阴、阳离子差,可在日粮中补充VA、VD、VE 并添加硒,建议在临产前15天在精料中添加0.8%的“牲命1号C”。注意干奶母牛产前不能过肥,如果体况过肥的母牛采食量下降较多,上个泌乳后期超量饲喂的母牛以及进入干奶期后体况过肥的母牛,其围产期管理比较困准。如果牛舍设施不适合母牛单独饲养,也可以在干奶舍内安装电子饲喂器,以保证围产期母牛分别采食。给干奶母牛群提供电子饲喂器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回报率高于除泌乳早期的其他饲养阶段。奶牛围产前期的理想体况评分( BCS) 为3.0~3.5 分( 5 分制)。
 
2 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在母牛产犊的当日和接下来的2d 内,利用各种办法鼓励母牛站立、行走并采食。产犊后要密切观察母牛的健康状况,应每天监测直肠温度、尿酮水平、采食量以及产奶量状况。母牛产后产奶机能迅速增加,代谢旺盛,容易发生各种代谢疾病,如饲喂精料过多,则该时期的奶牛极易患瘤胃酸中毒,并诱发其他疾病,特别是蹄叶炎。患蹄叶炎病牛由于运动不足,造成泌乳明显下降,繁殖性能受损。所以这个时期内饲养的重点应当以尽快促使母牛恢复健康为中心,千万不要过早催乳。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大量失水,因此,分娩后要立即喂给温热、充足的麸皮水,有利于恢复体况并促进胎衣排出。一般产后一周内应饮用30~40℃的温水,以后逐渐下降至常温。但若奶牛患乳房水肿,应控制饮水量。
在产后2~3d 内以供给优质牧草为主,让牛自由采食;3~4d 后,可以逐步增加青贮饲料喂量;7d 后,可逐步增加块根类和糟渣类饲料的喂量;至初乳初期结束,达到日喂青贮料20kg,优质干草3-4kg,块根类5~10kg,糟渣类15kg。分娩后,日粮应立即改喂高钙日粮( 钙占日粮干物质0.7%~1%) 。从第2 天起,每天约增加日粮1~1.5kg,至产后7~8d 达到标准饲喂量,但日喂量不可超过体重的1.5%。产后10d,每头奶牛每日钙摄入量不应低于150g,磷不应低于100g。
每日在奶牛精料中按比例添加1%的“牲命1号C”,对于缓解奶牛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提高母牛免疫力,减少酮病、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产乳热、胎衣不下等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