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预防肉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手段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8-08 08:40:50   |    分享    加入收藏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它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在6-47℃的环境中都能生长,极易在玉米、花生、棉籽及其饼粕等动物饲料中生长。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不易破坏,对肉牛能够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本文从肉牛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危害性、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控制措施进行介绍,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危害性
黄曲霉素中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1)黄曲霉毒素属于一种剧毒物质,其中B1 型毒性最强,相当于氰化钾的10 倍、砒霜的68 倍,其多量蓄积在肉牛体内,会通过食物链循环危害到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上升到了影响肉食品卫生安全的高度。
( 2)黄曲霉素中毒可致肉牛生长缓慢、产生免疫抑制、导致繁殖障碍性疾病等,综合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皆受到影响,严重折扣养殖效益。
( 3)本病一定程度上属于人畜共患病,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一旦发生该病将长期难以净化,反复发病的风险极大,对肉牛健康养殖影响深远。
2 临床症状
少数病牛因采食霉变严重的饲料而呈急性中毒症状,精神极度沉郁,弓背努责但并无便尿排出或排少量稀便,肠鸣音亢进;行走不稳,易摔倒;病初眼结膜充血、潮红,后期严重的结膜角膜炎,甚至羞明或失明,有光敏反应;颌下明显水肿;常伴腹泻呈里急后重,重症病例后期极度虚脱,并产生惊厥、磨牙、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神经症状严重者多为预后不良,常于48h 内衰竭死亡。临床上以慢性病例较为多见,其中,慢性中毒的犊牛生长发育减缓,被毛粗乱逆立,食欲不振,易紧张、惊恐,共济失调,不同程度腹泻致机体逐渐消瘦;成年肉牛则表现为前胃迟缓、反刍不良、饮食欲衰减、可视黏膜黄染、呼吸及心搏频数、繁殖障碍性疾病( 不孕不育、产奶量下降、流产、产死弱胎) 等;中毒母牛可经哺乳危及所产新生犊牛,以致犊牛成活率低下。
3 诊断要点
主要是初诊检查见上述临床症状,如腹泻、厌食、肠鸣音亢进、可视黏膜黄染、神经症状及母畜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等,再结合调查饲喂过程发现有采食霉变饲料历史或可疑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史;发病季节较集中于春夏季久雨放晴之后,或饲料储存室有湿度超标、饲料源受潮等情形;进一步检测当前投喂饲料样品检出相关致病性真菌、黄曲霉毒素含量超过80μg/kg 以上,即可确诊为本病。
4 预防控制
( 1)购进及使用玉米原料时仔细检查有无霉变现象,应剖开胚芽部进行深入检查,确保玉米粒完全达标,轻微霉变的应作脱霉处理,但不推荐给种畜使用脱霉处理的饲料原料,以防造成繁殖障碍性疾病,育肥肉牛也应慎用。
( 2)做好饲料贮存管理,严防受潮霉变,最佳饲料及原料保存室内温度为20~25℃,且要加强通风保持干燥,饲料及原料保存的最佳含水值为13.2%~14%( 花生最适9%~12%),如此可以保证较长时间(半年以上)不会发生霉变。
( 3)春夏季严格控制饲料水分、温湿度,争取在安全期内用完饲料。
( 4)经检查轻微霉变的饲料可作氨化处置,能降低黄曲霉素含量至安全值,方法是将霉变饲料密封于密闭容器内,保持水分含量18%~20%左右,充入氨气熏蒸10~12h。
( 5)妥善保管饲料及饲料源,严禁投喂霉变饲料、可疑黄曲霉菌污染饲料,及时发现轻微中毒病例,立即停喂变质饲料,改喂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易消化的多汁青绿饲料,尽量减少或停喂含脂肪量、粗蛋白量较高的饲料。
(6)使用防霉脱毒的饲料添加剂。建议在肉牛精料中添加“优加星-N”系列产品,包括1%育肥牛用预混料和4%育肥牛用预混料,该产品中添加了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和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可在一定条件下有效地防止饲料中微量活性组分的氧化变质,减轻或去除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对肉牛生长性能的不利影响。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