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胃介绍及常见胃病防治技术
目前出现频率较高的牛胃病为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瘤胃臌气。不过,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牛一旦得了胃病,及时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在平时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才是防治牛胃病的长远对策。
牛胃是牛容易发生疾病的部位。因为牛体型大,需要的能量较多,采食量大,胃部承担的负荷大,所以牛胃病是常见形疾病。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牛胃病为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瘤胃鼓气。
牛胃生理结构认识
牛属于草食性哺乳动物,胃部为复胃,又称反刍胃。牛胃包括前胃和真胃,其中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三部分组成,它们都是食道的变形体,本身并无消化腺,只有真胃才是胃本体,也就是皱胃。皱胃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在四个胃中,瘤胃的容积最大占80%,网胃最小占5%,瓣胃和皱胃各占7%、8%。
牛胃消化机能
反刍是牛特有的消化机能,消化食物的过程为:先是由饲料刺激瘤胃、网胃,将食团送回口腔,形成反刍。瓣胃和网胃、瘤胃相互衔接、配合,将经过反刍进入瓣胃的饲料研磨后送入皱胃,皱胃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消化。
牛胃病的防治
前胃驰缓
就是养殖户所说的牛食欲减退。前胃是由瘤胃、网胃和瓣胃三部分组成。这种病表现为前胃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食物在前胃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移动,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
发病原因
一、原发性病因
主要是由于饲料本身所引起的,比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喂含粗纤维多而不易消化的草料,如干玉米秸杆,或者一些半干不湿的糟渣类饲料。糟渣类饲料虽然营养丰富,但极容易腐败变质,牛吃了甚至会中毒死亡。另外,饲草的突然变更,也可能引发病因。比如,饲料由原来的苜蓿突然变为玉米秸杆这类难以消化的饲料。
二、继发性病因
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连带而的像瘤胃积食、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均能引发病因。
临床症状
牛的反刍缓慢,次数减少或停止。病牛食欲减退甚至拒食。听诊时,瘤胃蠕动音减弱,肠蠕动音减弱,排粪减少、不正常,常出现便秘或腹泻。一般来说,一头牛一晚上的出粪量为10公斤左右,清粪时如发现粪量少了,就是出现前胃驰缓了。
如果病牛得病时间较长,则身体逐渐消瘦,走路软弱无力,兽医进行解压听诊瘤胃时,牛时时伴有痛感,可以感觉到牛胃内充满了液态或半液态的内容物。如果前胃驰缓得不到及时治疗,病牛会极度衰弱,卧地不起,体温降到正常温度以下。牛的正常体温是38—39.1摄氏度,而病牛的体温则低于38度。
防治措施
在预防方面要重视科学饲养,饲喂优质饲草,禁止霉败变质的草料,根据日粮标准,合理饲喂,禁止突然变更饲料种类,或任意添加饲料。另外,适当运动可增强牛的新陈代谢速度,加速体内能量循环,减少发病率。
瘤胃积食
也叫急性瘤胃扩张,生产中,农户管它叫“积住食”,牛吃进的食物消化不了,大量积压在瘤胃里,瘤胃短时间内异常膨大起来,从而造成病牛在消化系统方面严重失调。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变换饲料的时候饲喂的精料过量了,其次,过量采食如豆类、谷类等容易膨胀的饲料,或者采食大量未经铡断的半干不湿的甘薯秧、花生秧,或存储时间过长发霉变质、酸度过大的饲草,都会引发病因。另外,牛只体质虚弱,消化力不强,运动量不够,饮水不足也能导致此病发生。
临床症状
牛的进食突然减少,甚至是早上吃了料,中午不上槽,同时伴随排粪量减少,并有发干的症状。在发病初期,牛食欲减退,反刍、喛气减少,表现为拱腰、摇尾、卧立不安,当兽医触压病牛时,瘤胃胀满坚实,有沙袋般的感觉,病牛有持续痛感,听诊时,瘤胃有浊音,并且瘤胃蠕动音开始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防治措施
防止牛过量采食,不可突然更换饲料,粗饲料要适当加工后再喂。
牛瓣胃阻塞
瓣胃前通网胃,后通皱胃,主要功能是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并继续加以磨细,将较细的部分送入皱胃,继续消化吸收。瓣胃阻塞也就是养殖户所说的“百叶干”。此病是由于前胃功能发生阻碍,瓣胃收缩力量减弱,进入瓣胃的食物不能进行消化和运转,导致瓣胃扩张,内容物干硬而发生阻塞。此病一般多发于冬季。
发病原因
长期饲喂细末粉状饲料如麸皮、糠皮,这些细末饲料粘附在牛瓣胃的百叶上,就容易造成“百叶干”。另外吃了混入泥沙和不卫生的劣质饲料,加之饮水不足等。
临床症状
病牛排便滞后于正常时间,粪便干涩且颜色发暗,形状为球状或算盘珠状,非常干,外面包裹一层粘膜,病情严重者排粪停止。兽医听诊的情况下,瘤胃的蠕动波是正常的,但瘤胃的蠕动音减弱。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长期单独饲喂精饲料,如麸皮、谷粉、酒糟、饼粕等,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和适度劳役。
牛胃是牛容易发生疾病的部位。因为牛体型大,需要的能量较多,采食量大,胃部承担的负荷大,所以牛胃病是常见形疾病。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牛胃病为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瘤胃鼓气。
牛胃生理结构认识
牛属于草食性哺乳动物,胃部为复胃,又称反刍胃。牛胃包括前胃和真胃,其中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三部分组成,它们都是食道的变形体,本身并无消化腺,只有真胃才是胃本体,也就是皱胃。皱胃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在四个胃中,瘤胃的容积最大占80%,网胃最小占5%,瓣胃和皱胃各占7%、8%。
牛胃消化机能
反刍是牛特有的消化机能,消化食物的过程为:先是由饲料刺激瘤胃、网胃,将食团送回口腔,形成反刍。瓣胃和网胃、瘤胃相互衔接、配合,将经过反刍进入瓣胃的饲料研磨后送入皱胃,皱胃分泌胃液,对食物进行消化。
牛胃病的防治
前胃驰缓
就是养殖户所说的牛食欲减退。前胃是由瘤胃、网胃和瓣胃三部分组成。这种病表现为前胃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食物在前胃不能正常消化和向后移动,腐败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
发病原因
一、原发性病因
主要是由于饲料本身所引起的,比如饲料品质不良,长期喂含粗纤维多而不易消化的草料,如干玉米秸杆,或者一些半干不湿的糟渣类饲料。糟渣类饲料虽然营养丰富,但极容易腐败变质,牛吃了甚至会中毒死亡。另外,饲草的突然变更,也可能引发病因。比如,饲料由原来的苜蓿突然变为玉米秸杆这类难以消化的饲料。
二、继发性病因
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连带而的像瘤胃积食、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均能引发病因。
临床症状
牛的反刍缓慢,次数减少或停止。病牛食欲减退甚至拒食。听诊时,瘤胃蠕动音减弱,肠蠕动音减弱,排粪减少、不正常,常出现便秘或腹泻。一般来说,一头牛一晚上的出粪量为10公斤左右,清粪时如发现粪量少了,就是出现前胃驰缓了。
如果病牛得病时间较长,则身体逐渐消瘦,走路软弱无力,兽医进行解压听诊瘤胃时,牛时时伴有痛感,可以感觉到牛胃内充满了液态或半液态的内容物。如果前胃驰缓得不到及时治疗,病牛会极度衰弱,卧地不起,体温降到正常温度以下。牛的正常体温是38—39.1摄氏度,而病牛的体温则低于38度。
防治措施
在预防方面要重视科学饲养,饲喂优质饲草,禁止霉败变质的草料,根据日粮标准,合理饲喂,禁止突然变更饲料种类,或任意添加饲料。另外,适当运动可增强牛的新陈代谢速度,加速体内能量循环,减少发病率。
瘤胃积食
也叫急性瘤胃扩张,生产中,农户管它叫“积住食”,牛吃进的食物消化不了,大量积压在瘤胃里,瘤胃短时间内异常膨大起来,从而造成病牛在消化系统方面严重失调。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是变换饲料的时候饲喂的精料过量了,其次,过量采食如豆类、谷类等容易膨胀的饲料,或者采食大量未经铡断的半干不湿的甘薯秧、花生秧,或存储时间过长发霉变质、酸度过大的饲草,都会引发病因。另外,牛只体质虚弱,消化力不强,运动量不够,饮水不足也能导致此病发生。
临床症状
牛的进食突然减少,甚至是早上吃了料,中午不上槽,同时伴随排粪量减少,并有发干的症状。在发病初期,牛食欲减退,反刍、喛气减少,表现为拱腰、摇尾、卧立不安,当兽医触压病牛时,瘤胃胀满坚实,有沙袋般的感觉,病牛有持续痛感,听诊时,瘤胃有浊音,并且瘤胃蠕动音开始减弱,直至最后消失。
防治措施
防止牛过量采食,不可突然更换饲料,粗饲料要适当加工后再喂。
牛瓣胃阻塞
瓣胃前通网胃,后通皱胃,主要功能是阻留食物中的粗糙部分,并继续加以磨细,将较细的部分送入皱胃,继续消化吸收。瓣胃阻塞也就是养殖户所说的“百叶干”。此病是由于前胃功能发生阻碍,瓣胃收缩力量减弱,进入瓣胃的食物不能进行消化和运转,导致瓣胃扩张,内容物干硬而发生阻塞。此病一般多发于冬季。
发病原因
长期饲喂细末粉状饲料如麸皮、糠皮,这些细末饲料粘附在牛瓣胃的百叶上,就容易造成“百叶干”。另外吃了混入泥沙和不卫生的劣质饲料,加之饮水不足等。
临床症状
病牛排便滞后于正常时间,粪便干涩且颜色发暗,形状为球状或算盘珠状,非常干,外面包裹一层粘膜,病情严重者排粪停止。兽医听诊的情况下,瘤胃的蠕动波是正常的,但瘤胃的蠕动音减弱。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长期单独饲喂精饲料,如麸皮、谷粉、酒糟、饼粕等,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和适度劳役。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