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默默“偷走”牛奶产量的乳房炎
前言
在美国,每年因为乳房炎给牧场带来的损失超过17亿美元。我相信,在我们国家,同等数量奶牛的牧场遭受的损失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因此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预防和治疗乳房炎,使得乳房炎防治问题成为这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乳房炎是乳腺的一种炎性变化,病因是病源微生物通过开启的乳头管进人乳腺,使得乳腺堵塞、萎缩甚至停止工 作,影响乳腺正常的泌乳功能。可想而知,牛奶产量就是这么被病原体"偷走"的。因此,减少乳头附着的病源微生物是预防乳房炎的根本措施。
1、乳房炎的发生原因
奶牛乳腺炎发生最主要的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包括细菌、放线菌、霉形体与病毒等,并且乳腺炎的发生与奶牛的胎次、年龄和乳区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胎次的增加,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生率也可提高,以 4~10 岁最易感染。 3 胎和 5 胎发病率最高。 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使乳房的乳头管括约肌松弛,机械屏障作用减弱,病原微生物更易于进入乳腺组织。乳腺炎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在炎热潮湿季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寒冷季节,在我国南方以第 3 季度发病率较高,北方则在第 4 季度较高。
2、乳房炎的危害
根据临床特征的不同,奶牛乳腺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可表现出乳区红、肿、热、痛,泌乳量减少,乳汁稀薄、水样或内有凝块等临床症状。后者无临床症状。临床型乳房炎多由隐性乳房炎发展而来,临床型乳房炎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产奶量的下降,严重的可导致泌乳停止,甚至引发败血症使牛死亡。而当乳腺炎发生后,常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从而引起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使人被动服用抗生素,不但使引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导致这些抗生素对人的疗效下降,有时还会引起假牛奶过敏现象。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不仅造成饲养成本的增加,而且造成耐药菌株的形成,耐药菌株污染环境,通过耐药性基因的传递,可形成跨寄主细菌之间耐药性的传播,造成更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携带耐药性基因,人畜的健康将受到危胁。
3、综合防治措施
(1)搞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 尽量消灭致病病原微生物,减少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接触的机会。 挤奶前要对挤奶用具进行彻底清洗,尤其是擦洗乳房的毛巾每次用后一定要洗净晾干。当有乳房炎发生时,挤奶要先挤健康牛,再挤假定健康牛,最后挤病牛。 同时挤奶的工人也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并在干净的环境下完成挤奶过程。否则乳头管中有病原菌时,若乳池中压力过大,可引起乳汁倒流,将病原菌带到更深的乳腺组织,增加乳房炎发生的机会。
(2)实行干奶期治疗策略。 对奶牛乳房炎在干奶期用抗生素治疗比在泌乳期使用效果好。 所以现在许多奶牛场执行干奶期治疗策略。 干奶期治疗有助于消灭持久存在于乳腺中的病原菌, 降低乳房炎的复发率,而且不会造成乳中的药物残留。 此外,应对久治不愈的牛应进行淘汰,否则其将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4、喷撒“护舍宝”进行预防
喷撒畜舍环境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宝”以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成为越来越多牧场主尝试的方法。护舍宝中含有的益生菌起到促进益生菌在栏舍、动物体表及肠道内大量增殖,快速分解舍面残留有机物,可阻止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定植,与致病菌竞争生存与繁殖空间、定植部位以及营养,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繁殖,从而重新构建有益于反刍动物健康生长的微生态环境,达到预防乳房炎的目的。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