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舍宝:奶牛肢蹄健康护理“专家”
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比如患有肢蹄病的奶牛在每个泌乳周期的牛奶损失量大约是360 kg,如果折合成305 天泌乳期来计算,相当于损失了10%的产奶量,再加上饲养的时间成本、治疗成本、人工成本等,总损失会非常大。因此,规模奶牛场要做好奶牛肢蹄护理工作。
一、常见肢蹄病
1.腐蹄病。
病因: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平衡等造成蹄角质疏松,蹄部受外伤,因牛棚下、运动场上粪尿堆积过多,时间过长或长期潮湿而被腐蚀发病。
症状:先以蹄间裂后面开始,而后蹄冠周围组织、蹄冠前面、蹄冠与毛边处,重者波及关节导致发炎,红、肿、热、痛、皮肤表面溃疡、流黄水、有恶臭气味,严重者跛行、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
2.蹄变形。
病因: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微量元素缺乏,未定期修蹄等。
症状:
⑴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
⑵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故又称为“大肢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
⑶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胯”。
二、奶牛肢蹄健康护理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泌乳各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饲料过多;饲喂精饲料要适量,确保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过于肥胖,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保证奶牛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烟酸的供应。因此,可在泌乳牛精料补充料中按照1%的比例添加反刍母畜专用保健品—“牲命一号C”,它的主要成分为过瘤胃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酶制剂等,在充分保证这些营养元素的同时,该产品还能促进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母体免疫力。另外,为了保证瘤胃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干奶期的粗饲料日粮到泌乳盛期的精饲料日粮的转换,要逐步过渡,做好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的长年供应工作,泌乳盛期要保证每日每头牛最低采食4~5千克的优质干草。
2.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定期喷撒“护舍宝”进行环境消毒,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牛粪、污水,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
3.及时修蹄。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修蹄前要观察奶牛站立、走动情况,从牛前、后、侧面查看肢蹄的延长、突出部、角度,对左右蹄、内外蹄进行对比,判断其蹄形、肢势、趾轴是否一致。修蹄的最终目的:一是要使蹄的负面平整;二是纠正蹄形、肢势,加大负面纵径,以便能均匀地负担体重,安全运步。另外,修蹄时要把奶牛赶到保定栏内,一定注意安全。
4.蹄浴“护舍宝”。在挤奶厅出口处修建蹄浴槽,宽度可根据牧场奶牛通道的宽度进行设计,长2.5米,深约0.2米,粉剂深应达到0.1米。每次挤奶结束都可以对牛蹄进行清洗和药物护理,降低了蹄患的发病率,同时节省了时间、劳动量以及蹄浴粉剂的用量。一般牛场多用3%甲醛溶液或10% 的硫酸铜溶液进行蹄浴,可达到消毒作用,并使牛蹄角质和皮肤坚硬,达到防止趾间皮炎及变形蹄的目的。但利用“护舍宝”粉剂蹄浴相比硫酸铜溶液蹄浴存在以下几处优点:“护舍宝”呈褐色粉末状,不易受牛粪污染,能保持牛只蹄部干燥,冬季不会对蹄部造成冷刺激,也不会造成地面结冰以致滑倒的现象。日常喷撒可采用手动和“喷粉机”两种方式,操作简便,无污染,长期使用不会对人、畜造成有害影响。另外,当蹄部被坚硬物体戳伤时,该品还具有局部止血作用而不会如硫酸铜造成伤口感染。


一、常见肢蹄病
1.腐蹄病。
病因: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平衡等造成蹄角质疏松,蹄部受外伤,因牛棚下、运动场上粪尿堆积过多,时间过长或长期潮湿而被腐蚀发病。
症状:先以蹄间裂后面开始,而后蹄冠周围组织、蹄冠前面、蹄冠与毛边处,重者波及关节导致发炎,红、肿、热、痛、皮肤表面溃疡、流黄水、有恶臭气味,严重者跛行、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
2.蹄变形。
病因: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微量元素缺乏,未定期修蹄等。
症状:
⑴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
⑵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故又称为“大肢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
⑶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胯”。
二、奶牛肢蹄健康护理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泌乳各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饲料过多;饲喂精饲料要适量,确保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过于肥胖,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保证奶牛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烟酸的供应。因此,可在泌乳牛精料补充料中按照1%的比例添加反刍母畜专用保健品—“牲命一号C”,它的主要成分为过瘤胃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酶制剂等,在充分保证这些营养元素的同时,该产品还能促进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母体免疫力。另外,为了保证瘤胃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干奶期的粗饲料日粮到泌乳盛期的精饲料日粮的转换,要逐步过渡,做好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的长年供应工作,泌乳盛期要保证每日每头牛最低采食4~5千克的优质干草。
2.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定期喷撒“护舍宝”进行环境消毒,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牛粪、污水,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
3.及时修蹄。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修蹄前要观察奶牛站立、走动情况,从牛前、后、侧面查看肢蹄的延长、突出部、角度,对左右蹄、内外蹄进行对比,判断其蹄形、肢势、趾轴是否一致。修蹄的最终目的:一是要使蹄的负面平整;二是纠正蹄形、肢势,加大负面纵径,以便能均匀地负担体重,安全运步。另外,修蹄时要把奶牛赶到保定栏内,一定注意安全。
4.蹄浴“护舍宝”。在挤奶厅出口处修建蹄浴槽,宽度可根据牧场奶牛通道的宽度进行设计,长2.5米,深约0.2米,粉剂深应达到0.1米。每次挤奶结束都可以对牛蹄进行清洗和药物护理,降低了蹄患的发病率,同时节省了时间、劳动量以及蹄浴粉剂的用量。一般牛场多用3%甲醛溶液或10% 的硫酸铜溶液进行蹄浴,可达到消毒作用,并使牛蹄角质和皮肤坚硬,达到防止趾间皮炎及变形蹄的目的。但利用“护舍宝”粉剂蹄浴相比硫酸铜溶液蹄浴存在以下几处优点:“护舍宝”呈褐色粉末状,不易受牛粪污染,能保持牛只蹄部干燥,冬季不会对蹄部造成冷刺激,也不会造成地面结冰以致滑倒的现象。日常喷撒可采用手动和“喷粉机”两种方式,操作简便,无污染,长期使用不会对人、畜造成有害影响。另外,当蹄部被坚硬物体戳伤时,该品还具有局部止血作用而不会如硫酸铜造成伤口感染。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