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命一号C,助围产母牛高效饲养
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各15 天这段时间,过去常把分娩后15 天内叫泌乳初期或产后恢复期。根据奶牛阶段饲养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加强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对增进临产前的母牛、分娩后的母牛及新生犊牛健康极为重要。奶牛生产实践也证明,处于围产期的母牛由于内分泌系统、瘤胃微生物、胃黏膜的变化,比干奶期、泌乳期的母牛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高,据现场统计成年母牛死亡率全年约为3%~5%,其中70%~80%发生在围产期。该阶段常发病主要有:难产、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乳房水肿、酮血病,真胃移位等。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应以保健、恢复母牛健康为中心,不要急于采取催奶措施。
一、临产前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临产前生殖器官最易感染病菌,为了减少感染,有条件的牛场、养牛大户,在母牛产前1~2 周转入产房饲养。产房事先喷撒“护舍宝”,每包大概喷撒200平方米的面积,牛床铺清洁干燥的垫草,设专人昼夜值班。这一时期,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 对进入围产期的母牛,可根据母牛体况、膘情与乳房膨胀情况,适当增加精料,可由原每天每头3.5~4.0 千克,按每天递增0.3~0.5 千克,直到每天6 千克后维持该量供给。
注意不要把奶牛喂得过于肥胖。过于肥胖的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易患酮病,影响产奶量和体质健康,对过于肥胖的牛应适当减少精料。
2. 对分娩前15 天内的母牛,应实行低钙日粮饲养,日粮中钙的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2~1/3,或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2%,这样喂法可以防止奶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建议分娩前15~20 天的临产牛,饲喂较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围产期专用料(或喂阴离子盐),以全面动员骨钙的吸收,预防各种产后病的发生。
3. 该阶段还应减少食盐喂量,适当增加运动,以减少奶牛的乳房水肿。同时适当增加维生素D 含量,以刺激奶牛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骨钙的动员。
4. 产前2 周喂给母牛优质干草,不要喂青贮及多汁饲料。产前2~3 天适当减料,增加小麦麸给量,防止母牛发生便秘。
二、抓好对分娩母牛的接产、护理与监护
1. 奶牛场与养牛大户专设母牛产房,干奶牛产前15 天进入产房,正常分娩的健康母牛于产后15天转回成牛舍。饲养人员应对进出产房的母牛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产房档案。产房应保持卫生与干燥,冬暖夏凉,无贼风。牛床铺清洁干燥的垫草。
2. 分娩前注意观察分娩预兆,做好接产准备和对分娩母牛的看护。有临产征状的母牛,值班人员应对其牛床、接产用具、母牛后躯及外阴部进行消毒,铺以垫草。
3. 分娩时,注意卫生操作,正确接产。对分娩正常的母牛,以胎儿自然娩出为主,不要过早进行人为干予。当胎儿肢蹄露出外阴部、羊膜破水后0.5 小时未能正常娩出的及过大胎儿、倒生、过了产出期的,应检查胎位、胎势,必要时进行人工助产。
4. 分娩后及时驱使母牛站起,用温水清洗乳房、后躯与牛尾,清除粪便和被污染的垫草,铺上新垫草,对牛床进行喷撒“护舍宝”。
三、对泌乳初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到15 天左右为泌乳初期。此期母牛生理特点是:母牛体质、消化机能、抗病力都很弱,生殖器官正处于恢复阶段,泌乳机能逐渐加强,产奶量逐日上升。因此加强此期饲养管理及乳房护理,促进早日恢复体质、子宫复原、消除乳房水肿,防止发生产后瘫痪。不要过早采取催奶措施。
1. 饲喂。产后最初2 天只喂给优质干草,从第3天起喂给易消化的精料,如玉米、小麦麸等,开始日喂量为1~1.5 千克,从第6 天开始喂青贮饲料,日喂量4~5 千克,以后逐渐增加。要随时观察母牛采食、消化情况及乳房水肿消失情况。如果母牛健康、食欲正常、粪便正常,可随产奶量增加逐渐增加精料,产后5~7 天日喂混合精料可达3.5~4.5 千克。如果发现母牛不适就及时调整喂量。总之,在该阶段,要注意控制精料与多汁料给量,不要急于催奶。
2. 挤奶。产犊后的最初几天,每次挤奶都不要把奶挤净。一般产后第1 天的挤奶量仅够犊牛吃即可,以后逐日增加挤奶量,到第4~5 天方可挤净奶。对于体质健康又无乳房水肿的母牛,可以不受上述限制,从产犊第2~3 天就可以挤净奶。这样的做法目的是避免母牛产后血钙进一步下降,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也利于逐渐消除乳房水肿。
3. 饮水。母牛产后一周内要饮温水,一周以后可以饮常水。
4. 消除乳房水肿。应采取多次挤奶、多次温敷、多次按摩的方法护理乳房。产后第一周,每天可进行4 次挤奶。挤奶时,用45~50℃温水擦洗乳房,并用温湿毛巾温敷,然后进行细致的乳房按摩,这一措施可坚持到乳房水肿消失为止。
5. 管理。应让母牛充分休息。产后最初7 天,天气暖和时,每天可放到产房外运动场自由运动,10~15 天后转回成牛舍,注意防止感冒与中暑。母牛产后12~14 天可肌肉注射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早期卵巢囊肿,并使子宫及早康复。
四、防病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在母牛产前15天至产后30天,可在母牛的精料补充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牲命一号C”,该产品由以湖南农大的文利新教授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根据“奶牛生殖应激综合征”和母牛在围产期的生理特点精心研发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过瘤胃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酶制剂等,能为母牛提供精准充足的营养,通过营养调节促进母牛在产后机体迅速得到恢复,缓解由于繁殖应激引起的多种产后疾病。通过调节体内的激素代谢,预防骨质疏松、产后瘫痪,还能促进胎衣排落和产后发情,提高奶牛的受胎率。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母牛对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抗病能力。另外,在产奶量这块,还能增加泌乳高峰期的产量和持续时间。
一、临产前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临产前生殖器官最易感染病菌,为了减少感染,有条件的牛场、养牛大户,在母牛产前1~2 周转入产房饲养。产房事先喷撒“护舍宝”,每包大概喷撒200平方米的面积,牛床铺清洁干燥的垫草,设专人昼夜值班。这一时期,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 对进入围产期的母牛,可根据母牛体况、膘情与乳房膨胀情况,适当增加精料,可由原每天每头3.5~4.0 千克,按每天递增0.3~0.5 千克,直到每天6 千克后维持该量供给。
注意不要把奶牛喂得过于肥胖。过于肥胖的牛,分娩后的前几天,易患酮病,影响产奶量和体质健康,对过于肥胖的牛应适当减少精料。
2. 对分娩前15 天内的母牛,应实行低钙日粮饲养,日粮中钙的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2~1/3,或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2%,这样喂法可以防止奶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建议分娩前15~20 天的临产牛,饲喂较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围产期专用料(或喂阴离子盐),以全面动员骨钙的吸收,预防各种产后病的发生。
3. 该阶段还应减少食盐喂量,适当增加运动,以减少奶牛的乳房水肿。同时适当增加维生素D 含量,以刺激奶牛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骨钙的动员。
4. 产前2 周喂给母牛优质干草,不要喂青贮及多汁饲料。产前2~3 天适当减料,增加小麦麸给量,防止母牛发生便秘。
二、抓好对分娩母牛的接产、护理与监护
1. 奶牛场与养牛大户专设母牛产房,干奶牛产前15 天进入产房,正常分娩的健康母牛于产后15天转回成牛舍。饲养人员应对进出产房的母牛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产房档案。产房应保持卫生与干燥,冬暖夏凉,无贼风。牛床铺清洁干燥的垫草。
2. 分娩前注意观察分娩预兆,做好接产准备和对分娩母牛的看护。有临产征状的母牛,值班人员应对其牛床、接产用具、母牛后躯及外阴部进行消毒,铺以垫草。
3. 分娩时,注意卫生操作,正确接产。对分娩正常的母牛,以胎儿自然娩出为主,不要过早进行人为干予。当胎儿肢蹄露出外阴部、羊膜破水后0.5 小时未能正常娩出的及过大胎儿、倒生、过了产出期的,应检查胎位、胎势,必要时进行人工助产。
4. 分娩后及时驱使母牛站起,用温水清洗乳房、后躯与牛尾,清除粪便和被污染的垫草,铺上新垫草,对牛床进行喷撒“护舍宝”。
三、对泌乳初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到15 天左右为泌乳初期。此期母牛生理特点是:母牛体质、消化机能、抗病力都很弱,生殖器官正处于恢复阶段,泌乳机能逐渐加强,产奶量逐日上升。因此加强此期饲养管理及乳房护理,促进早日恢复体质、子宫复原、消除乳房水肿,防止发生产后瘫痪。不要过早采取催奶措施。
1. 饲喂。产后最初2 天只喂给优质干草,从第3天起喂给易消化的精料,如玉米、小麦麸等,开始日喂量为1~1.5 千克,从第6 天开始喂青贮饲料,日喂量4~5 千克,以后逐渐增加。要随时观察母牛采食、消化情况及乳房水肿消失情况。如果母牛健康、食欲正常、粪便正常,可随产奶量增加逐渐增加精料,产后5~7 天日喂混合精料可达3.5~4.5 千克。如果发现母牛不适就及时调整喂量。总之,在该阶段,要注意控制精料与多汁料给量,不要急于催奶。
2. 挤奶。产犊后的最初几天,每次挤奶都不要把奶挤净。一般产后第1 天的挤奶量仅够犊牛吃即可,以后逐日增加挤奶量,到第4~5 天方可挤净奶。对于体质健康又无乳房水肿的母牛,可以不受上述限制,从产犊第2~3 天就可以挤净奶。这样的做法目的是避免母牛产后血钙进一步下降,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也利于逐渐消除乳房水肿。
3. 饮水。母牛产后一周内要饮温水,一周以后可以饮常水。
4. 消除乳房水肿。应采取多次挤奶、多次温敷、多次按摩的方法护理乳房。产后第一周,每天可进行4 次挤奶。挤奶时,用45~50℃温水擦洗乳房,并用温湿毛巾温敷,然后进行细致的乳房按摩,这一措施可坚持到乳房水肿消失为止。
5. 管理。应让母牛充分休息。产后最初7 天,天气暖和时,每天可放到产房外运动场自由运动,10~15 天后转回成牛舍,注意防止感冒与中暑。母牛产后12~14 天可肌肉注射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早期卵巢囊肿,并使子宫及早康复。
四、防病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在母牛产前15天至产后30天,可在母牛的精料补充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牲命一号C”,该产品由以湖南农大的文利新教授为核心的创新团队,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根据“奶牛生殖应激综合征”和母牛在围产期的生理特点精心研发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过瘤胃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酶制剂等,能为母牛提供精准充足的营养,通过营养调节促进母牛在产后机体迅速得到恢复,缓解由于繁殖应激引起的多种产后疾病。通过调节体内的激素代谢,预防骨质疏松、产后瘫痪,还能促进胎衣排落和产后发情,提高奶牛的受胎率。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母牛对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抗病能力。另外,在产奶量这块,还能增加泌乳高峰期的产量和持续时间。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