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肢蹄护理
20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建立了很多规模奶牛场,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奶牛疾病的发生,常常影响规模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今年以来,我们组织专人对当地规模奶牛场奶牛常见疾病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规模奶牛场对奶牛的传染病、繁殖障碍疾病、产科疾病、乳房疾病、营养代谢疾病抓的比较紧,这些疾病发生后,能够及时得到诊疗。但有个普遍现象就是对奶牛肢蹄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绝大部分老板认为奶牛的“蹄子”出现问题,不就是影响走路,不太会影响产奶量,休息几天就好了,根本谈不上奶牛肢蹄病的治疗和肢蹄保健护理工作。他们根本不知道奶牛肢蹄的健康对奶牛场的增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北方地区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肢蹄护理及肢蹄疾病的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一、充分认识奶牛肢蹄健康的重要性
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是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是奶牛场的三大疾病,据我们此次调查,发现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高达26.3%,肢蹄病对其产奶性能的影响位居奶牛乳房炎之后,成为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第二大危害疾病。常见患病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肢蹄病中,奶牛蹄变形及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及腐蹄病发病情况在蹄病发病总体中的平均占有比例高达94.5%。 奶牛一旦感染蹄病,平均泌乳能力将下降20%左右。
二、奶牛肢蹄护理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泌乳各个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料过多,饲喂精料要适量,确保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过于肥胖。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保证奶牛维生素A、D、E和烟酸的供应,为了保证瘤胃牛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干奶期的粗料型日粮到泌乳盛期的精料型日粮的转换,要逐步过渡。做好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的长年供应工作。泌乳盛期要保证每日每头牛最低采食4-5kg的优质干草。
2.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定期喷撒畜舍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宝”,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
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牛粪、污水,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
3.积极推广优质奶牛冻精配种,改良提高牛群质量。近几年来,国家推广了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规模奶牛场及园区都可以使用到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冻精,但是怎样选用适合自己牛场的冻精,应该正确分析牛群中存在的缺陷,确定需要改良的性状。值得注意的是选定改良的性状不要面面俱到,一般不超过4个为宜。一般多选择产奶量、乳脂肪率、肢蹄、生奶体细胞数等性状进行改良。尤其是不能只追求高产奶量,其实选择改良奶牛的肢蹄更为重要。
4.做好雨后奶牛肢蹄病、乳房炎防控工作。 特大暴雨雨以及持续降雨后,由于运动场和牛舍泥泞,湿度大,病原微生物滋生,奶牛易诱发乳房炎、肢蹄病。据我们调查暴雨和持续降雨后所有的牛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乳房炎和肢蹄病给奶牛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大肢蹄病、乳房炎的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雨后由于牛场大面积积水,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水,对圈舍以及运动场内的积水,暴雨停后要及时平整运动场,疏通周边的排水管道,可以采取挖明沟以及架设水泵的方法进行排水。另外,由于大雨瓢泼,奶牛出不去运动场,因此要加大对圈舍的消毒,使用喷雾器对牛场连续一周的喷雾消毒,保持场区环境卫生,确保灾后无大疫。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及时修蹄。 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修蹄前要观察奶牛站立、走动情况,从牛前、后、侧面查看肢蹄的延长、突出部、角度,对左右蹄,内外蹄进行对比,判断其蹄型、肢势、趾轴是否一致。修蹄的最终目的一是要使蹄的负面平整,二是纠正蹄型、肢势。加大负面纵径,以便能均匀地负担体重,安全运步。另外,修蹄时要把奶牛赶到保定栏内,一定注意安全。
6.加强蹄浴。 在挤奶厅出口处处修建蹄浴槽,宽度与奶牛通道的宽度保持一致,长2.5m,深约20 cm。每次挤奶结束都可以对牛蹄进行清洗和药物护理,降低了蹄患的发病率,同时节省了时间、劳动量以及蹄浴粉的用量,肢蹄浴较好的溶液是用“护舍宝”。每周1次,1包产品可以使用200平方米,将电动喷粉机的进风端置于包装袋中即可进行喷撒,简单快捷,推荐在日常管理中进行使用。
一、充分认识奶牛肢蹄健康的重要性
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是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是奶牛场的三大疾病,据我们此次调查,发现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高达26.3%,肢蹄病对其产奶性能的影响位居奶牛乳房炎之后,成为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第二大危害疾病。常见患病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肢蹄病中,奶牛蹄变形及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及腐蹄病发病情况在蹄病发病总体中的平均占有比例高达94.5%。 奶牛一旦感染蹄病,平均泌乳能力将下降20%左右。
二、奶牛肢蹄护理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泌乳各个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料过多,饲喂精料要适量,确保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过于肥胖。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保证奶牛维生素A、D、E和烟酸的供应,为了保证瘤胃牛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干奶期的粗料型日粮到泌乳盛期的精料型日粮的转换,要逐步过渡。做好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的长年供应工作。泌乳盛期要保证每日每头牛最低采食4-5kg的优质干草。
2.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定期喷撒畜舍微生态改良剂—“护舍宝”,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破坏坏死杆菌等病菌的生存环境。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
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牛粪、污水,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
3.积极推广优质奶牛冻精配种,改良提高牛群质量。近几年来,国家推广了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规模奶牛场及园区都可以使用到国家良种补贴项目的冻精,但是怎样选用适合自己牛场的冻精,应该正确分析牛群中存在的缺陷,确定需要改良的性状。值得注意的是选定改良的性状不要面面俱到,一般不超过4个为宜。一般多选择产奶量、乳脂肪率、肢蹄、生奶体细胞数等性状进行改良。尤其是不能只追求高产奶量,其实选择改良奶牛的肢蹄更为重要。
4.做好雨后奶牛肢蹄病、乳房炎防控工作。 特大暴雨雨以及持续降雨后,由于运动场和牛舍泥泞,湿度大,病原微生物滋生,奶牛易诱发乳房炎、肢蹄病。据我们调查暴雨和持续降雨后所有的牛场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乳房炎和肢蹄病给奶牛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大肢蹄病、乳房炎的防控工作是重中之重。雨后由于牛场大面积积水,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水,对圈舍以及运动场内的积水,暴雨停后要及时平整运动场,疏通周边的排水管道,可以采取挖明沟以及架设水泵的方法进行排水。另外,由于大雨瓢泼,奶牛出不去运动场,因此要加大对圈舍的消毒,使用喷雾器对牛场连续一周的喷雾消毒,保持场区环境卫生,确保灾后无大疫。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5.及时修蹄。 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修蹄前要观察奶牛站立、走动情况,从牛前、后、侧面查看肢蹄的延长、突出部、角度,对左右蹄,内外蹄进行对比,判断其蹄型、肢势、趾轴是否一致。修蹄的最终目的一是要使蹄的负面平整,二是纠正蹄型、肢势。加大负面纵径,以便能均匀地负担体重,安全运步。另外,修蹄时要把奶牛赶到保定栏内,一定注意安全。
6.加强蹄浴。 在挤奶厅出口处处修建蹄浴槽,宽度与奶牛通道的宽度保持一致,长2.5m,深约20 cm。每次挤奶结束都可以对牛蹄进行清洗和药物护理,降低了蹄患的发病率,同时节省了时间、劳动量以及蹄浴粉的用量,肢蹄浴较好的溶液是用“护舍宝”。每周1次,1包产品可以使用200平方米,将电动喷粉机的进风端置于包装袋中即可进行喷撒,简单快捷,推荐在日常管理中进行使用。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