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殖 > 养牛技术 > 内容

如何诊断和治疗牛维生素E缺乏症?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3-09 17:00:40   |    分享    加入收藏
       维生素E 即生育酚。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α、β、γ、σ四种类型。维生素E 较广泛地分布于饲料中,各种青绿饲草是其主要来源。当青绿饲草接近成熟期时其含量较多,叶比茎含量多20 倍~30 倍。在露天下晒制或霉败变质的干草,可使其中的90%维生素E 活性丧失,但若人工调制的干草和青贮维生素E 活性丧失较少(这是由于维生素E 的化学性质不十分稳定,易受紫外线氧化缘故)。在各种谷物胚部维生素E 含量特别多;小麦、大麦与紫花苜蓿等维生素E 含量相近,卵黄和植物油中维生素E 含量也较多,但油粕类中维生素E 含量较少。在动物性饲料中维生素E 含量也比较少。当牛维生素E 缺乏时,可发生一系列疾病,如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和鱼肉病等。
1、病因与病原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维生素E 缺乏症两种类型。
原发性维生素E 缺乏症的病因:多发生于成年牛,特别是妊娠、分娩和哺乳母牛。其病因是由于饲喂劣质干草、稻草、块根类、豆壳类以及长期储存的干草和陈旧的青贮等饲草(料)所致。
       继发性维生素E 缺乏症的病因:发生于犊牛为数较多。其病因往往是由于饲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如鳕鱼肝、肝油、猪油、大豆油、椰子油、玉米油和亚麻籽油等混合饲料,使维生素E 过多消耗而引起相对性维生素E 缺乏,导致发生本病。
        至于构成本病发生的诱因,各种应激如天气恶劣、长途运输或运动过强、腹泻、体温升高、营养不良以及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亮氨酸不足等。
维生素E 的生理功能:其确切的生理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维生素E 在牛机体中主要作用之一是具有抗氧化作用,即能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化合物的氧化作用。每当硒缺乏时维生素E 抗氧化作用更为明显。因此,维生素E 不但能抑制过氧化氢化合物的产生,而且也能中和氧化过程中的游离基,致使各种细胞一亚细胞结构,尤其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内网质等膜结构,得以免受氧化破坏,保护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
2、症状
       发生于犊牛(出生后到4 月龄)的较多。病型分为心脏型(急性)和肌肉型(慢性)两类。前者即由于心肌,尤以心室肌肉凝固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在中等程度运动中便可因突发心搏动亢进、心律不齐和心音微弱等心力衰竭而急性死亡。后者是由于骨骼肌深部肌束发生硬化、变性和严重性坏死。在临床上呈现运动障碍,不爱运动,步样强拘,四肢站立困难,严重病牛多陷入全身性麻痹,不能站立,只能取被迫横卧姿势。咽喉肌肉变性、坏死的病牛,多数由于采食、呼吸困难,6 小时~12 小时便死亡。
3、诊断
       根据发病史、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心肌、骨骼肌凝固性坏死等,可初步诊断为本病病性。为了最终确诊病性,还可结合血液、尿液生化学检验,如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500KU~2500KU(千个活力单位)/毫升,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达70KU~700KU(千个活力单位)/毫升;血钾、血镁含量减少,而血钠、血钙和血磷含量增多;尿液肌酸酐含量增多(病牛达1克~1.3 克/24 小时,健康牛为200 毫克~300 毫克/24 小时)等。预防措施:
       ①.对新生犊牛可皮下注射维生素E50 毫克~150 毫克和亚硒酸钠注射液3 毫克,隔2 周~4 周再注射1 次维生素E 制剂500 毫克。
       ②.对妊娠母牛宜在分娩前1 个月~2 个月时,混饲维生素E 制剂(1000 毫克~1500 毫克)和亚硒酸钠(20 毫克~25 毫克),隔几周后按上述剂量再混饲1 次。
4、治疗方法
       ①.对已发病牛,宜饲喂富含维生素E 的饲料,严格控制牛舍、牛体温度和禁止运动等措施。在治疗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 制剂(750 毫克~1000 毫克/日),经口投服或肌肉注射等不同途径,在疗效上无差异,也无副作用。
       ②.犊牛治疗用0.1%亚硒酸钠溶液5 毫升,成年牛15 毫升~20 毫升肌肉注射,可收到良效。可根据病情,间隔1 天~2 天重复注射1 次~3 次。配合补给适量维生素E 疗效更好。

联系绿叶动保
4006616135
湖南绿叶动物保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7 湘ICP备1301241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