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腹泻病的发生及防治
腹泻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特别是奶牛产后消化功能 重度紊乱,易导致奶牛急性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现将该病的 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病因
奶牛前胃机能紊乱后,胃内大量内容物不能及时消化与 后送,使瘤胃 pH 值下降,产酸球菌不断增多,破坏了大量纤 毛虫和微生物区系,酸类物质和毒素对胃肠黏膜产生强烈的 刺激而引起炎症变化,出现重剧腹泻、明显脱水和自体中毒 等症状。特别是奶牛在妊娠期,因胎儿挤压胃肠,导致其消 化和吸收功能下降更易引起发病。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在 吃乳阶段发病率较高,因食入酸度较高的乳汁或患有热性 病牛的乳汁或过食乳汁等,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导致腹泻。
2 临床症状
本病在分娩后立即出现或最初 1~2d 内发生,以腹泻、迅速脱水、酸中毒综合症候群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的可出现爬卧,因此其极易与急性瘤胃酸中毒、急性肠炎或生产瘫 痪相混淆,应加以鉴别。患牛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频频排粪,粪便呈稀薄水样或粥状,有酸臭味,落地四溅,肛门周围及尾部沾有多量粪液。体温正常或 略低,肌肉松弛乏力,走动迟缓或者摇摆,爬卧时起立困难, 瘤胃蠕动音减弱或者消失,个别病例瘤胃呈现轻度臌气症状,剧烈腹泻,频繁排水样或稀粥状、黄绿褐色、混有少量黏液和气泡的酸臭血便,肠音增强,甚至在体外可听到流水样肠音。
特别在加入精料后,腹泻尤为明显。多数病牛具有轻微腹痛症状,表现为躬腰收腹,两后肢踏动不安。产后奶牛因加不上精料而又需产奶,故消瘦更为明显,产奶量逐渐减 少。腹泻严重者,于排粪后会感觉有空气进入肛门内。随着 病程延长,出现眼窝下陷,皮肤弹性降低,颈静脉压降低, 耳、鼻镜、角根冷感,心跳减弱、加速,磨牙,可视黏膜发绀, 肌肉颤抖,爬卧不能起立,最终因急剧脱水、酸中毒和急性 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表现为肚腹鼓胀, 排出干稀不均、带有泡沫状酸臭味的粪便,四肢无力,运动 时后躯略摇摆,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重者卧地不起。
3 治疗
①以恢复胃肠机能为主,护仔安c是一种有利于反刍兽肠道健康和护理的保健饲料,无添加抗生素,当犊牛和成年牛腹泻时,能迅速纠正瘤胃微生态平衡和止泻,促进康复。犊牛腹泻,按每头犊牛每餐50-75克和牛奶混匀饲喂或灌服,每天2-3次,连喂3-5天;然后减半再喂3-5天。成年牛腹泻,按每头牛每餐100克灌服,每天2-3次,连喂3-天,然后减半再喂3-5天。
②辅以止泻收敛、强心补液并纠酸,成年奶牛可内服土霉素30片/头,麦芽粉100g/头,次硝酸铋100片/头,矽碳银100片/头,陈皮末50g/头,每天1次,连用2~3d;或5%葡萄糖氯化钠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500~2000mL/头,或5%维生素C注射液60mL/头,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4~5d;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头,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d;或10%樟脑磺酸钠 注射液 20mL/头,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d。
4奶牛腹泻护理需注意的事项。
一是不能急于止泻。 由于奶牛在发病时的排泄物为不能消化的物质或病原物质,急于止泻则会造成毒物蓄积体内,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加强奶牛饲养管理、及时治疗,让奶牛缓缓排泄,在症状好转、排泄物无臭味时再进行止泻。
二是不要添加过多精饲料。奶牛生病,本身消化吸收功能已经降低,此 时再饲喂大量精饲料,反而加重牛消化道的负担,对消化吸收的恢复极为不利。另外,饲喂的大量精饲料因不消化形成难以吸收的食糜,甚至变成了毒物,更会加重病情。因此,应该先停喂 1~2 次,并试着从饲料中寻找致病因素,在病治愈之前只能喂给少量容易消化吸收的饲草,如鲜青草、干草等,有条件的喂给少量玉米粥。
三是不能停止饮水。水对于牛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在腹泻过程中已经损失了大量的水和矿物质,此时再停止饮水,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应该供给奶牛充足洁净的饮水,水温要冬温夏凉,有条件的可在饮水中加适量盐和糖。
四是不能停止运动。由于奶牛在运动过程中有助于肠道蠕动,加速毒物排出体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让奶牛适当做一些运动,以便于及早康复。

4006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