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奶牛蹄叶炎病的综合防治
蹄叶炎病是指蹄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给饲养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病因 多数人认为突然改喂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和长期喂给多蛋白质饲料,引起消化性紊乱易发生蹄叶炎。有的蹄叶炎继发于牛产后胎衣停滞、严重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瘤胃酸中毒等;管理不善也可诱发蹄叶炎。包括圈舍条件,特别是地面质量、有无垫草及奶牛运动量等。很多文献报道,水泥地面是引发蹄叶炎的重要原因,软地面和垫草能使牛得到充分休息,且有助于体重在每个指(趾)的均匀分布,减少跛行发生。
临床症状
1.急性病例表现为步状僵硬,运步疼痛,背部弓起。若后肢患病,有时前肢伸于腹下;若前肢患病,后肢聚于腹下。前肢的内侧蹄趾,后肢外侧蹄趾比其他蹄趾多发本病。严重病例,为了减轻疼痛,病牛两前肢交叉,两后肢叉开,动物不愿站立,趴卧不起。食欲和产乳量下降。蹄壁温度升高,敏感痛疼。
2.牛慢性蹄叶炎,呈典型“拖鞋蹄”,蹄背侧缘与地面形成很小的角度,蹄扁阔而变长。蹄背侧壁有嵴和沟形成,弯曲,出现凹陷。蹄底切削出现角质出血,变黄,穿孔和溃疡。
3.亚临床型蹄叶炎,不表现跛行,但削蹄时可见蹄底出血,角质变黄,而蹄背侧不出现嵴和沟。
防治措施
配制营养均衡的日粮 合理分群饲养
配制符合奶牛营养需要的日粮,保证精粗比、钙磷比适当,注意日粮中阴阳离子差的平衡。为了保证牛瘤胃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
加强牛舍卫生管理
实行清粪工作岗位责任制,保持牛舍、牛床、牛体清洁干燥,每周喷撒一次护舍宝。
合理利用牛床
散放式牛舍85%的奶牛吃料后睡在牛床上,洁净干燥的牛床可减少细菌繁殖,防止蹄病的发生,要保证牛床上有足够多的干燥清洁垫料。奶牛的休息时间应保持4小时以上。
定期进行蹄浴
喷蹄时应扫去牛粪、泥土垫料,使护舍宝全部喷撒到蹄壳上。每周用护舍宝干粉蹄浴2次,浴蹄可在挤奶台的过道上和牛舍放牧场的过道上,奶牛木质蹄浴池,尺寸如下:2.5米长、0.8米宽、0.22米深(制作时请注意:深度是指蹄浴池内的深度并非高度);使用时将护舍宝按照1:2或1:3的比例与锯末混合于木质蹄浴池中(按重量比例);可以吸附于奶牛的蹄部,不易脱落。
适时正确地修蹄护蹄
修蹄能矫正蹄的长度、角度,保证身体的平衡和趾间的均匀负重,使蹄趾发挥正常的功能。专业修蹄员每年至少应对奶牛进行两次维护性修蹄,修蹄时间可定在分娩前的3周~6周和泌乳期120天左右。修蹄注意角度和蹄的弧度,适当保留部分角质层,蹄底要平整,前端呈钝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