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传染病的三大防控措施
1 做好羊场饲养环境控制
羊场饲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羊经济效益,也是能否为羊群提供舒适、清洁、卫生和安全环境,发挥最大生产性能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1 科学合理选址 羊舍选址首先要保证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在地势上应选址地形高,背风朝阳的夏天有利于防暑、冬季有利于保温的合适位置。同时还有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距离要在500m以上。羊场的位置要在主要居民区的下风口,严防污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羊场要设置必要的诊疗室、病羊隔离圈、化粪池、化尸坑等设置严防疾病传播。
1.2 合理绿化 羊场的环境的绿化工作对正个羊群的生长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在羊场空闲地角种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可在羊舍的周围种植蔓藤之类的植物,夏天可有效减低羊舍温度,又可美化环境。
1.3 羊舍建设合理 要因地制宜,分区建设,通风透光,方便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利于环境控制的原则。
1.4 净化和保护水源 饮用水的质量对于羊的健康极为重要,饮用水的水源应该清洁安全无污染。
1.5 严格消毒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羊舍消毒时应先清扫,后用清水冲洗,冲洗完后用化学消毒药喷洒。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后,再用清水冲洗饲槽和水槽等用具即可。一般情况下,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2 卫生防疫措施
2.1 建立购进羊检疫制度 无论是种羊和育肥羊购进时,必须检疫。对新购进羊只,应在隔离区饲养管理15-25d 确认健康,再放入大群中饲养。
2.2 羊舍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羊舍及运动场地的消毒,一般应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必要时每周进行一次。在羊转群前后,羊舍也应消毒。
2.3 羊舍卫生 羊舍应保持卫生、干燥,每天应打扫一次。一般应每3-4天喷撒一次“护舍宝”,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4 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 如发现羊群中有患病羊只,应及时隔离治疗。如是传染病,应把病羊及时赶到隔离区,并对羊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必要时可对整个羊群进行预防注射或服用预防药物,以彻底杜绝传染源。病羊康复后,应在潜伏期过后再观察5-15d 确认不带毒时再转入大群饲养。
3 免疫防疫
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应进行春、秋两次预防注射。根据本地流行病的种类和特点,有选择地注射以下药物。
3.1 山羊痘疫苗 不论大小羊、山羊或绵羊,每只羊接种0.5mL,于尾根部皮下注射,注射后4-6d 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 年。可选择在3-4 月份集中免疫。
3.2 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 绵羊及山羊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注射5mL。每年注射1 次。结冰的不能用。
3.3 羊四联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 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mL。每半年注射1 次。结冰的不用。
3.4 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 专给怀孕母羊注射,预防羔羊痢疾,共注射2 次,第一次在母羊产前20-30d 于左股内侧皮下注射2mL;第二次在母羊产前10-20d 于右股内侧皮下注射3mL。
3.5 羊五联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皮下注射5mL,每年1 次。
3.6 羊梭菌多联干粉菌苗预防多种梭菌病,按说明书标注的头份数,用20%的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悬液溶解,充分摇匀后,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3.7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鸡胚化弱毒苗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 可根据当地病原体的分离结果,选择使用。
3.8 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未感染畜群防治布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家畜时要严格执行检疫,隔离饲养2 个月,2 检测阴性者才可和原有畜群合群。受威胁地区每年至少检疫1 次,发现病畜立即淘汰。可疑病羊应及时严格分群隔离饲养,等待复查。受污染的羊舍、运动场、饲喂用具等用5%克辽林或来苏儿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布氏杆菌病常发区的检测阴性羊群要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的疫苗可选用布氏杆菌猪型Ⅱ号弱毒苗、布氏杆菌羊型5 号疫苗。经确诊为布氏杆菌病例后,对患病羊全部扑杀。
3.9 羊口蹄疫疫苗 常用的免疫程序为种公羊、后备母羊每年接种疫苗2 次,每间隔6 个月免疫1 次。羔羊出生后4-5 个月免疫1 次,隔6个月再免疫1 次。免疫剂量及免疫方法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4006616135